“忧居”变“优居”

——我市常态化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守护群众“安居梦”

本报记者 王培源

11月30日,聊城最低温度降至零下7摄氏度,但从老旧房屋搬到新房后,度假区朱老庄镇后夏村分散供养户夏春亮心里却暖洋洋的。

“住进来有3个月了吧,这新房子就是好啊,住着敞亮,得劲儿。”说话的夏春亮今年67岁,长年独居,他原来居住的房屋年久失修,被评定为D级危房。今年9月份,在度假区住建局的帮助下,通过拆旧建新的方式,夏春亮的住房在原址上得以重新建设,居住多年的老屋被明亮宽敞的新房取而代之。

农村危房改造是一项惠及千家万户的民生工程。今年,我市建立健全农村低收入群体住房安全保障长效机制,扎实做好危房改造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让群众住上“放心房”,守护群众“安居梦”。

12月1日,在高唐县固河镇崔堂村,看着几间敞亮的农村大院建设完毕,砖瓦房取代了原来阴暗潮湿的土坯房,村民们高兴不已。“现在赶上危房改造的好政策,政府给盖上新房了,住着心里踏实了。”崔堂村村民曹义文看着眼前的新房高兴地说。

“今年高唐县共完成农村危房改造36户,累计拨付危房改造补助资金126万元。”高唐县住建局村镇科科长陈雷告诉记者,高唐县将继续紧盯低收入群体等重点对象的住房安全保障工作,做到危房动态清零,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目前,我市农村危房改造的工作重点已转为常态化的“动态监测”,保障范围扩大到农村六类低收入群体。同时,依据省、市危房改造补贴标准,逐年提高补贴金额,从2012年的每户1.2万元提高到现在的每户3.5万元。全市对4112户困难家庭实施了危房改造,共排查农村房屋1684374户,共排查出存在安全隐患的农村房屋11799户,已全部完成整改。

住得上,还要住得好。我市着力加强农村新型住房建设,创新探索农村新建房屋“点菜单”式建设改革,结合聊城群众需求,印发了《聊城市美丽村居住宅设计图集》,设计了5种不同面积指标共7个新型住宅户型,每个户型均配有全套施工图,方便群众参考使用,保障了农民住有所居、居有所安。同时,我市加强农村建筑工匠管理,鼓励发展成立有资质的村镇建筑公司。目前全市已成立村镇建设工程公司301家,整合村镇建设队伍889余支,建筑工匠9255余人。强化村镇建设系统利用效用,将年度农村新建房屋全部纳入系统管理,2022年以来共录入农村新建房屋3210户。

2022-12-05 ——我市常态化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守护群众“安居梦” 2 2 聊城晚报 content_22384.html 1 “忧居”变“优居”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