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那月的菜屯供销合作社
□ 茌华
年逾古稀经历繁,书之启迪当今人。
现在我的老家茌平伦徐村与菜屯村融为一体了,叫菜屯新村社区。在我儿时的记忆里,没有菜屯村的概念,只有菜屯供销社。
菜屯供销社是20世纪60年代菜屯区4万多社员唯一可以购买生活物品的地方。1955年公私合营,菜屯区成立菜屯区供销合作社。开始建设占据的是路南赵家祠堂(街南),祠堂门口两边各有两间门面房,后来再往东是李培梓原来的四间门面房,往西是傅汝连(侯寨子人)开药店的三间门面房,再往西是李德茂的三间房。
路北老饭店是解殿阳土改运动时分到的四间门面房,再往东三间门面房是李孟林开饭馆的房子,它是旧社会的私人商铺,因为没有大门,门板是一块块古老的木板,晚上打烊需要一块块对上去。
第一任主任是徐主任(菜屯区委派来的,时间不长),会计是王秀岩。第二任主任是张新亭,会计是解守成。第三任主任是张某某,会计是李东臣。第四任主任是韩学印。
早期的售货员有侯文明、王永康、娄喜爱等,他们基本是公私合营时的过渡职工。
别看菜屯供销社门面小,生活用品一应俱全:铅笔钢笔粉连纸,小刀石板雪花膏;油盐酱醋小手绢,饼干糖块加藕粉;牙膏牙刷洗脸盆,解放水车双铧犁。
老百姓买烟、火柴要到菜屯供销社,拿鸡蛋换盐必须到菜屯供销社,拿布票扯块布也要到菜屯供销社。因为那个年代中国是计划经济,供销社是唯一的购买渠道。它的重要性让别人羡慕,老百姓有一句民谣可以证明:枣木疙瘩方向盘,供销社的售货员。
菜屯供销社在时代大潮中沉浮。供销合作总社是全国供销合作社的联合组织,由国务院领导。供销合作总社的职责包括宣传“三农”方针,指导全国供销合作事业发展;根据授权,对重要农业生产资料、农副产品经营进行组织、协调和管理等。供销合作社在中国已有近百年的历史。新中国成立初期,建立了全国性供销合作社组织体系,此后在曲折中快速发展,又逐渐沉寂。直到1982年,在机构改革中,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第三次与商业部合并,但保留了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的牌子,设立了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理事会,保留了省以下供销合作社的独立组织系统。菜屯供销社虽然存在,但却失去了它的经济能力。
20世纪90年代开始,供销合作社开始了市场化艰难转型。菜屯供销社似乎到了名存实亡的地步。
1995年,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恢复成立,推行以市场化为特征、扭亏增盈为目标的改革。在政策的支持和市场化机制倒逼下,供销合作社逐步构建起以企业为龙头、以连锁经营为主要业态的遍布城乡的组织,如养殖合作社、农业机械化合作社等。
近百年来,供销合作社名字没有变,但服务意义变了。它不再是计划性质的合作,而是服务节约型组织。
此文深得菜屯村77岁的赵怀功、83岁的赵立齐的指导,在此表示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