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雪节气养生 八大原则要谨记
本报记者 孙克锋
“‘大者,盛也,至此而雪盛也’,到了这个时节,雪往往下得更大、范围也更广,故名大雪,这个节气养生有八大原则。”12月7日,山东省名中医药专家、聊城市人民医院中医科主任谷万里说。
保暖有讲究。随着大雪节气的到来,气温明显下降,尤其清晨和夜晚气温更低,此时也是呼吸系统疾病和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时期,因此体质虚弱或有上述病史的人群尤应注意御寒保暖。头颈部、肩背部、胸腹部、足部这几个部位最容易受到寒邪侵袭,更应重点加强防护。头部靠近心脏,血流量大,向外散发热量也多。头部受寒人体热量散失更多,阳气受损明显,容易出现头痛、头晕、耳痛、鼻塞、流涕等症状;胸背部受寒易致胸阳闭阻、心脉不通而诱发心血管疾病;胸腹部受寒,寒邪直中肠胃易引起腹痛、腹泻等胃肠不适;双足受寒易致机体抵抗力下降而引起呼吸道感染等疾病,因此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提前准备好帽子、围巾、披肩、长袜、大衣、外套等御寒衣物,及时添衣保暖。
健脚有学问。必须经常保持脚的清洁干燥,袜子勤洗勤换,每天坚持用温热水洗脚,同时按摩和刺激双脚穴位。每天坚持步行半小时以上,活动双脚。此外,选一双舒适、暖和、轻便、吸湿性能好的鞋子也非常重要。
饮水有数量。冬日虽排汗排尿减少,但大脑与身体各器官的细胞仍需水分滋养,以保证正常的新陈代谢。冬季一般每日补水应不少于2000—3000毫升。
调神有方法。冬天易使人身心处于低落状态。改变情绪低落的最佳方法就是运动,如慢跑、跳舞、滑冰、打球等,都是消除冬季烦闷、保养精神的良方。
通风有必要。冬季室内应注意常开门窗通风换气,以清洁空气,健脑提神。
吃粥有早晚。冬季饮食忌黏硬生冷。谷万里说,晨起服热粥,晚餐宜节食,以养胃气,特别是糯米红枣百合粥、八宝粥、小米牛奶冰糖粥等最适宜。
早睡有宜处。冬日要“早卧迟起”,早睡以养阳气,迟起以固阴精。
通经有妙招。大雪时节多做按摩疏通经络,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加身体抵抗力,同时还能预防多种心脑血管疾病。首先是敲背,使用穴位按摩捶,由上至下轻敲脊椎两侧的穴位,如敲击时遇到痛点,则应在此点以柔和的力度反复敲击;然后是摩耳,以食指贴耳廓内层,拇指贴耳廓外层,不分凹凸高低处,轻轻捏揉,以捏揉至耳朵轻微发热为宜;再者就是捏指,用一手拇指和食指捏住另一手手指指尖一节的两侧,适度用力揉捏,以不痛为度,此方法能改善末梢血液循环,对手足冰冷者非常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