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批山东省红色文化特色村名单公布
聊城4个村庄入选
本报讯(通讯员 胡海涛)日前,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发布《关于公布第二批山东省红色文化特色村的通知》,确定了47个村为第二批山东省红色文化特色村。聊城共有4个村庄入选,分别为临清市魏湾镇李圈村、莘县大王寨镇杨庄村、茌平区博平镇袁楼村、冠县梁堂镇赵梁堂村。
临清市魏湾镇李圈村立足资源优势,对中共原清平县委旧址周边及院内环境进行整体提升改造,对8处村庄景观、2个广场进行路线规划,打响红色文化旅游品牌;投资360万元在中共原清平县委旧址上修建了党史纪念馆,分为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3个历史时期的展馆,清平县委旧址、清平第一党支部和1个民俗展馆,修复了一条长130米的藏身地道,同时配备了电子讲解设备,可通过微信、蓝牙进行讲解。目前李圈村正在实施地道二期建设,恢复地下藏身洞、会议室等。该党史纪念馆先后被命名为临清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党性教育基地和聊城市党史教育基地。中共原清平县委旧址被列为山东省第六批文物保护单位。李圈村先后被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列为山东省第二批红色文化特色村培育创建名单、第三批全省景区化村庄。
宋任穷旧居暨冀南区党委旧址位于莘县大王寨镇杨庄村,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于2012年10月17日修复落成,分为宋任穷在杨庄村主要光辉事迹主展室、宋任穷旧居、冀南高干会议旧址等24间房屋和门楼。冀南抗日根据地烈士陵园占地5.2亩(1亩约合666.7平方米),建有烈士纪念展厅、大型雕刻、烈士墓碑。自宋任穷旧居暨冀南区党委旧址建成以来,在爱国主义教育、国防教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位于博平镇袁楼村的袁楼党支部成立于1927年8月,由茌平区第一位共产党员、袁楼籍党员郭庆江同志建立,随后成立了鲁西历史上第一个农民协会组织。1928年5月,第二届鲁西县委转移到袁楼村,农民党员林梦白任县委书记。袁楼党支部自成立以来,党员参加了阳谷坡里暴动,并带领茌平、杨集一带的党员群众开展了一系列同日伪军的斗争,参与了博平县城解放战争等。革命战争年代,袁楼党支部是鲁西战区重要的据点,是重要的后勤保障点和兵员来源地。袁楼党支部旧址始建于20世纪20年代,自袁楼党支部成立以来一直是党支部所在地,于2008年进行了维修,遗址保存完好,内部陈设完善。袁楼党史纪念馆修建于2009年,占地527平方米,馆内共展出革命图片、革命文物100余件。该馆免费对外开放,发展红色旅游项目,平时积极开展重温入党誓词、接受红色教育等主题活动。
赵梁堂村处于梁堂镇中心位置,是原中央候补委员、中顾委委员赵健民的老家。革命战争年代,在赵健民的带领下,该村一大批党员群众踊跃奔赴抗战一线,10余人先后在战争中牺牲。赵梁堂村是著名的红色革命村,2017年,村庄被评选为“市级首批重点老区村”。2019年,村庄大力实施美丽村庄提升工程,对主街道上的房屋进行了美化,对全村胡同进行了硬化;修建了1500米下水道;在青年路两侧建造了微景观——“绿堤公园”;重点打造了“健民文明一条街”;在村东建成了一处公共厕所和一处小型停车场,村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2019年,赵梁堂村被评为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2021年,赵梁堂村被评为市级文明村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