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吹 纸鸢飞
○ 李坤
“画里休看郭恕先,巧糊片楮作蹁跹。影驰空碧摇双带,声遏行云鼓一弦。避雨飞来芳草地,乘风游遍绿杨天。黄昏人倚楼头望,添个红灯到上边。”元代诗人谢宗可绝对是一个有生活情趣的人。
再次读这首《纸鸢》,儿时纸鸢游弋蓝天,与白云媲美的画面又一次溢满脑海。没有风筝的春天,一定是黯然失色的。
蓝天一线间,纸鸢高高在上,睥睨天下。纸鸢是纸扎的鹰,我们把纸鸢叫“风筝”。放风筝最好的地方是乡下,麦苗青青,油菜花开,鸟鸣啾啾,天空宽阔辽远,扯一根风筝线,让风筝携着梦想在蓝天翱翔。
小的时候,我特别喜欢放风筝,躺在麦地里,艳羡地盯着天上各式各样的风筝,心早随着花花绿绿的风筝飞到了九霄云外。那时,我们的风筝基本都是父亲做的。父亲用芦苇骨架随意扎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再用旧报纸一糊,风筝就做好了。
风筝要想飞得高,飞得久,横插在中间保持平衡的两根芦苇梢最为关键。如果小伙伴知道哪里有,千方百计都要把它搞到手。
其实,我们最喜欢爷爷扎的风筝。他用的是竹篾,每一处都非常谨慎。爷爷糊风筝用的是白纸,画上相应的图案,栩栩如生煞是好看。一直到现在我还在疑惑,他那双粗糙的手怎么能画出这么细腻的画来。
下午放学回家,我们发嗲地央求着爷爷扎风筝,爷爷摇摇头,无奈地放下手里的农事。晚霞映照下,几个小伙伴围坐在爷爷周围,夕阳的余晖映得爷爷花白胡须金光闪闪的。
周末放风筝最过瘾,可以在野外从早玩到晚。几个小伙伴前一天就约好,次日清晨天还没全亮,就早早地起床等着了,一次次跑到大门外张望。
要是伙伴们来得早而母亲的饭还没做好,我趁着她没注意就偷溜了出来。田野里,我们抓把泥土扬起来试一试风向,一人举着风筝一人逆风快跑,一般两三次就成功把风筝放飞了。
这边把风筝系在一根树根上,那边伙伴们早已在小路边、沟渠旁寻找心仪已久的茅针了,对风中传来的母亲呼唤声置若罔闻。
夕阳西下,在袅袅炊烟中,我们斜背着风筝,步伐蹒跚地回来了。很多时候,一顿暴揍或者臭骂是免不了的,即使如此,我们还是乐此不疲。
时间飞逝,一晃三十多年过去了,放风筝的记忆愈来愈远,甚至有些模糊。但每当春风至纸鸢飞的日子,那抹美好的光景总会漾上心头,久久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