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一声声“妈妈”的呼唤
本报记者 王文轩
失去原生家庭的保护,孤弃儿童成为最弱势的儿童群体之一。作为为孤弃儿童托底的社会福利机构,福利院不仅要承担照护他们的责任,更要为他们的未来人生掌舵。聊城市社会福利服务中心在这个特殊群体的成长过程中,正扮演着重要角色。
“今年我们中心有1名孩子被保送为山东大学研究生,2名孩子顺利专升本,1名孩子光荣参军……如今,这里走出了16名大学生。”说起这些孩子,聊城市社会福利服务中心副主任杨素燕满是欣慰。
3月27日上午10点,杨素燕与学龄区区长陈海龙准备一同前往阳谷看望一名被寄养的孩子小文(化名)。她们把购买的教辅资料送到小文手中后,站在学校门口久久不愿离开。“这些住校的初高中生,我们隔三岔五就想过来看看。”小文是在陈海龙的照看下长大的,学习成绩十分优异。
“杨妈妈,陈妈妈,你们来啦……”到达阳谷一高中学校门口,还没等大家缓过神来,小文飞奔而来扑在了杨素燕和陈海龙的身上。小文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在婴幼儿时期进行了手术,福利院全程照料其康复后,被寄养在阳谷的一个家庭。她们此行的目的,除了看看小文的近况并带去生活用品外,还带着一位医生为她做了体检。“不能剧烈运动,学校安排跑操什么的,如果身体不舒服不能硬撑,一定要休息好……”虽然小文的身体已无大碍,但大家最关心的仍是小文的体质。她们和小文交谈时,记者留意到,杨素燕和陈海龙的叮嘱一刻未停。
“对健全孩子的抚养和教育,难度相对较小,但对一些孤残孩子的抚养和教育难度非常大。”聊城市社会福利服务中心主任李广波介绍,福利院借助“互联网+医疗”服务模式,建立了远程会诊系统,为孤残儿童提供优质便捷的就医路径。同时,针对中高考的孩子,福利院专门抽调生活老师一对一照顾他们。“我们尽最大努力保障孩子们在最好的身体状态下接受教育,做他们坚实的后盾。”在李广波的手机里,5名孩子的中考成绩赫然在列。“这5名孩子凭借自己的努力均考上了市里的高中,其中2人还考上了聊城一中呢!”言语间,李广波透露着满满的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