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察机关以公益诉讼推动禁止为未成年人文身
最高检3月1日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近五年来未成年人检察工作情况以及协同各方加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成效。
最高检党组副书记、常务副检察长童建明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2022年,检察机关办理涉未成年人公益诉讼案件9700件。针对办理刑事案件中发现的未成年人文身现象比较突出问题,检察机关以公益诉讼推动禁止为未成年人文身。最高检向国务院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领导小组专题报告,引起高度重视,国家层面出台治理办法,明确规定任何企业、组织和个人不得向未成年人提供文身服务,从源头解决此类问题。
未成年人犯罪呈现低龄化趋势
近年来,随着经济快速发展、社会日趋多元,未成年人犯罪有所增长,且呈现低龄化趋势。2018年至2022年,检察机关受理审查起诉未成年人犯罪32.7万人,年均上升7.7%;其中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从2018年4600多人上升至2022年8700多人,年均上升16.7%。
童建明强调,对于主观恶性不大、犯罪情节较轻的未成年人,统筹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和少捕慎诉慎押刑事司法政策,坚持非犯罪化、非刑罚化、非监禁化方向。对于主观恶性深、犯罪手段残忍、后果严重的未成年人,坚决依法惩治,绝不一味纵容。五年共起诉涉严重刑事犯罪未成年人17.9万人。
依法从严惩治杀害性侵拐卖等侵害未成年人犯罪
检察机关会同公安机关、人民法院依法从严惩治杀害、伤害、性侵、拐卖、虐待等侵害未成年人犯罪,对挑战法律和伦理底线的,坚决打击,绝不姑息。五年来,检察机关起诉的成年人侵害未成年人犯罪,一审被判处三年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6.7万人,占判决总人数的41%,高出整体刑事犯罪23.9个百分点。
制发超7万份“督促监护令”
检察机关在促推家庭保护中,落实家庭教育促进法,会同全国妇联、中国关工委制发在办理涉未成年人案件中全面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工作意见,创新建立“督促监护令”制度,制发7.6万余份,有力促进“甩手家长”依法带娃。
在促推社会保护中,针对宾馆、酒店等场所性侵未成年人犯罪高发问题,检察机关助力公安机关对1.1万余家疏于履行社会保护义务的住宿经营场所督促整改。综合央视网、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