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WB01版:
放大+  缩小-   默认o

一次接访换来38年坚守

1988年,杜立芝被调到高唐县农业局植保站工作。作为一个出身于农村的孩子,自然知道农业技术对农民增收的重要性。当时全县农业的重点是粮棉生产,杜立芝就把研究重点放在了粮棉种植上。

然而,1992年冬天发生的一件事,改变了杜立芝的认识。那天,高唐县杨屯乡侯桥村的一位菜农拿着黄瓜秧子,骑着自行车赶了很远的路,心急火燎地来到高唐县农业局,满怀希望地向杜立芝咨询黄瓜叶变黄的原因。面对这位菜农,杜立芝不敢直视他的眼睛。“当时高唐县的设施蔬菜种植刚刚开始,我在学校也没学过蔬菜栽培技术,所以解答不了那位菜农的问题,那种无奈让我特别难受。即使到现在,一想起那位菜农满是期盼与焦急的眼神,而我却束手无策,心里还有刺痛感。”杜立芝回忆说。那位菜农失望地离开了,去隔壁县的农业局继续咨询。

杜立芝陷入深深的自责:自己生于农村、长于农村,受国家资助上了3年农校,所学专业又是农学,毕业后从事农业技术指导,深知种田的不易,也深知作为农技人员所肩负的责任,因此从踏上工作岗位的那一天起,就树立了目标,要利用自己的一技之长为父老乡亲做一些实事。自己的努力得到了党组织的认可,上班第3年就入了党。然而,就在自己踌躇满志想要干一番事业的时候,却被一个简单的黄瓜种植问题难住了。

“不能为群众服务,党培养我这个农业技术员干什么?老百姓要我这个农业技术员干什么?”抱着这样的想法,杜立芝开始了一条“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的涵盖粮棉、蔬菜等领域的农技钻研之路。

从那以后,杜立芝白天下村,实地观察农作物生长情况,晚上看各类农业报刊和书籍。在进行“充电”的同时,每次下乡服务回到家,杜立芝都认真写农技笔记,总结经验。无论严寒酷暑,平时只要听说哪家的农作物患了疑难杂症,她都会第一时间赶过去了解情况。有一次,杜立芝骑着自行车去侯桥村调研大棚菜的药效,因和农户约好了时间,路又远,她没顾上吃早饭,带着几个馒头和一点儿咸菜就出发了。当天,她查看了3个村的大棚菜,边看边记录。冬天天黑得早,不知不觉天色便暗了下来。杜立芝正想回家时,寒风夹着鹅毛大雪铺天盖地而来,很快乡村小路便看不清边界了,厚厚的雪没过了脚面。杜立芝骑着车子一不小心滑进了路边的沟里,重重地摔在地上,腰部被摔伤,从此她便留下了腰疼的病根,至今未能痊愈。

这次意外事故未能阻挡住杜立芝继续前行的脚步。那是一个盛夏,她要到一个育苗户的大棚里查看苗情,育苗户拦住她,“别去了,俺的棚门太矮了,棚里又热”。可杜立芝二话没说,趴在地上就爬了进去,不一会儿,衣服就被汗水浸透了。就这样,杜立芝成了一个“大棚迷”,哪怕过年期间,她都不忘带着日记本到大棚里去看一看。

那几年,她骑坏了3辆自行车、2辆摩托车。记不清多少次顶风冒雪、多少次饥寒交迫地下村了。她横下一条心,一定要把自己打磨成大棚菜“百事通”,决不能再被老百姓“问倒”,决不能再说“我不知道”了。

(选自报告文学《情系农民党旗红:离不开土地的杜立芝》 主编:朱桂林 出版社: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个别地方有改动)

2023-03-20 2 2 聊城晚报 content_28959.html 1 一次接访换来38年坚守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