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在肩 初心不改
2020年3月份,高唐县姜店镇换后村村支部书记杨书记打来热线电话说,村里有好几户村民的麦子变黄不长。接到电话后,杜立芝带领团队成员马上赶到换后村变黄的麦田里,当时相邻村的老百姓也赶到了现场,杜立芝把麦苗变黄的原因以及解决方法进行了讲解和培训,老百姓明白了变黄麦田的管理技术。但在这时,有几个村民提建议:“杜局长,您能不能给俺这几个村解决一下浇地难的问题。俺这几个村有近2000亩(1亩约等于666.67平方米)耕地,浇地实在不方便。”
大家都知道春挣日、夏挣时,浇地难不但会造成减产,老百姓浇地时临时架电也非常不安全。了解此事后,杜立芝马上起草了一份《关于姜店镇2000亩土地浇水用电难》的建议交到了高唐县委党代表联络中心。高唐县有关部门马上召开会议,专题研究解决办法。恰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在姜店镇实施,并且正在编制项目实施方案,于是把换前、换后、王寨三个村划入了项目区,项目建成后,老百姓插卡后便可浇地,真正解决了老百姓浇地用电难的问题。
2020年7月上旬,三十里铺镇五寨村村党支部于书记反映村里种的15亩黑皮冬瓜中下部叶子变黄严重,冬瓜生长慢,4户农民非常着急。杜立芝带着农技人员马上赶到五寨村瓜地查看原因,经仪器现场检测,是由于土壤盐分过高造成烧根引起上部叶子变黄,盐分高的原因一个是施化肥过多,另一个原因是地下水含盐量过高。根据这种情况,杜立芝立即让瓜农浇施生物菌肥、多喷叶面肥、把底叶杈子向上吊蔓见光、浇盐分低的水。通过这四项措施管理,黑皮冬瓜恢复了生长,每个冬瓜还多长了5公斤多,每亩增收4000多公斤。按每公斤0.84元计,每亩便增收3000多元,15亩地总计增收4.8万元。当年黑皮冬瓜平均亩产1.04万公斤,每亩收入8736元,这样的收入也给其他村民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坚定了他们也要种植黑皮冬瓜的信心,为实现该村黑皮冬瓜规模化发展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团队的建立,带动了高唐县直部门农业科技人才由‘浮在上’转为‘沉到底’,扎根农村发挥专长,改变了以往单个技术人员精力有限、技术单一、服务不全的状况,让科技人才服务群众变得更全面、更及时、更到位。”杜立芝说。杜立芝党代表工作室坐落于高唐县城中心位置,在时风科技楼西侧,绿色玻璃幕墙上下两边突出两块红色装饰板,装饰板以飘扬的党旗塑形,下面板面上写有:杜立芝党代表工作室,两侧写着六个字:守初心、担使命。
走进工作室,每一面墙都是一个板块展示区。工作室分为党的光辉历程、农民的女儿、百姓的团队、党员的先锋、热线值班室、现场咨询室、检验检测室、社情民意接待室、农业科普展示室、图书阅览室、培训室、档案室等板块。
杜立芝党代表工作室现已成为农作物的专家会诊平台、联系服务群众的平台、党性教育的平台、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先后被评为山东省抗击台风抢险救灾先进集体、高唐县党建引领示范团队。
农业科技服务团队成员把党的声音和技术“播下去”的同时,将群众的心声“收上来”,成为“红色技术员”“百姓暖心人”,形成了“党建引领、技术指导、纠纷化解、民意收集”的服务模式,实现了党声民意直通和农技服务全覆盖,打通了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解决了乡村振兴人才瓶颈和农技需求短板问题。
2022年5月初,清平镇皮庄村的宋登忠将干枯的黏玉米秸秆拔掉,补种上了大葱。宋登忠年初种了40亩春季黏玉米,为了除草,他从一家农药超市买来除草剂,结果却造成黏玉米秸秆出现大面积干枯。他找经销商索赔,但双方出现了很大争议。宋登忠便想到了杜立芝,并来到她的工作室诉说原委。杜立芝看完现场摸清情况以后,便确定了调解思路:施用除草剂导致黏玉米受损事实清楚,但是农户也存在除草剂施用不当的情况,农户在黏玉米仅有2—3个叶的敏感期施药,且当时气温偏低,便很容易导致黏玉米受到药害。以维护弱者利益为原则,杜立芝考虑到当季作物的收获已损失过半,按照黏玉米市场价每亩收入3200元计算,一半的损失为6.4万元,但因宋登忠有用药失当责任,因此将农药超市的赔偿金额定为5万元,同时指导宋登忠补种大葱,还可以挽回一些损失。宋登忠对赔偿金额表示认可,农资经销商也表示接受,至此,杜立芝将这起施药纠纷顺利调解了。
近年来,杜立芝还善于用好新型传播手段,党代表工作室通过建立微信咨询群、在电视台录制专家播报等方式为群众解决技术难题。如今已经录制播出专家播报300余期,解决群众技术难题2万余个,推广各项农业新技术60多项次,引进作物新品种40多个,开展农业科技重大成果创新2项,指导农业基地生产10万亩,挽回经济损失2000万元,增加经济效益4000多万元。
另外,杜立芝党代表工作室还开展了各级党代表驻室活动,每月10 日、20日,驻室代表在杜立芝党代表工作室接待群众,进一步拓展了服务范围。这些来自各条战线的党代表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接受百姓询问,搭建联系沟通平台,发挥代表桥梁纽带作用。他们不仅在田间地头随时听取群众的意见建议,按程序收集办理,同时,还联系脱贫户,用先进及时的农技服务防止脱贫户返贫。党代表们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在各领域尽心尽力为群众服务。
2020年4月份,赵寨子镇张庙村大棚户董传信种了两个占地4亩的冬暖式大棚(黄瓜棚和西红柿棚)。受疫情影响,他种的蔬菜卖不出去,老两口愁坏了。杜立芝农技团队成员韩金文在指导大棚技术时了解到这一情况,便在大棚内做直播,同时联系了多家超市,给董传信解决了卖菜难的问题,两个棚早春茬黄瓜卖了7.4万元。董传信感动地说:“多亏了党代表工作室帮我解决了这个难题。”
为了帮助种植户更好地销售农产品,2020年8月份,在杜立芝的号召下,“杜立芝工作室爱心助农产品团购群”成立了。梁村镇小李楼村李洪木的玉米、二十里铺村刘洪的地瓜、琉寺镇王长印的玉米、三十里铺镇郭庄村的梨、汇鑫街道十五里铺村的精品大葱、清平镇的核桃、姜店镇十里铺村的草莓、尹集镇唐洼村肖和才的韭菜、汇鑫街道十里铺村的紫色萝卜等诸多品质高的农产品通过团购群销往千家万户的餐桌。截至目前,杜立芝通过团购群帮农户销售农产品1.5万公斤。
杜立芝党代表工作室还承担起了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志愿服务队的职责,他们通过热线连接起老百姓的喜怒哀乐。团队成员在杜立芝的感召下像蒲公英种子一样撒向四面八方,走进田间地头、蔬菜大棚,不惧风霜雪雨、酷暑严寒,他们跟随着杜立芝的脚步,上门诊断、跟踪服务,带动越来越多的种植户发家致富。
通过杜立芝党代表工作室的带动,全县涌现出越来越多的党员先锋,以实际行动服务群众,打造形成了助推高质量发展的“三支队伍”:一支农业科技服务队伍,为蔬菜、粮棉、林果种植及畜牧水产养殖等提供技术服务,助力乡村振兴;一支扎根基层、为民服务的基层干部队伍,切实为老百姓办实事,服务于广大农村群众;一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党员领导干部队伍,践行群众路线,按照县委“品质民生保障攻坚突破”的要求,办好群众的急难愁盼,永葆共产党员为人民服务的本色。
(选自报告文学《情系农民党旗红:离不开土地的杜立芝》 主编:朱桂林 出版社: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个别地方有改动 本版图片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