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全面保障青年子女教育需求
孩子入学实行“一网通办”
本报讯(记者 鞠圣娇)4月4日,在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的“青年兴聊”工程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住房、教育专场)上,市教育和体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夏广立介绍,我市聚焦青年家长关心的教育问题,出台多项政策,全面保障其子女教育需求。
全面提升青年子女入学服务水平。一是为青年子女入学提供“一网通办”服务。在我市就读义务教育学校,子女入学实行“一网通办”。在报名期间,统一登录“爱山东”App“易入学”入口进行网上报名;同时,提供线下保障,各县(市、区)、各学校安排专人值班,公布咨询电话,及时为青年家长解决报名过程中出现的困难。我市还将探索在主城区“易入学”入口开设来聊青年报名绿色专用通道,最大限度方便来聊青年家长为子女报名入学。二是保障外来务工青年随迁子女入学权利。在我市接受义务教育的青年随迁子女,我市落实教育部“两为主、两纳入、以居住证为主要依据”的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入学政策,坚持以公办学校为主安排就学,混合编班、统一管理;接受完义务教育,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的随迁子女,和我市户籍学生享受同等待遇。三是持续为青年子女扩增优质义务教育资源。深入实施强校扩优行动,指导县(市、区)通过集团化办学、学校结对联盟等方式,辐射带动义务教育质量整体提升,为青年子女入学提供更多的优质教育资源。
全面提升青年子女课后托管服务质量。一是确保有需求的青年子女全覆盖。在学期初,有需求的青年家长可向就读学校申请,由学校统筹安排、提供课后托管服务。学校应做到有需求的青年子女全覆盖。二是保障课后服务时长。原则上,上学日,课后服务一般每天不少于2小时、结束时间不早于当地正常下班时间,各中小学校可弹性设置2—3个结束时间点,供青年家长自愿选择参加时长。三是逐步推进假期托管服务。支持有条件的学校坚持公益、非营利的原则,在寒暑假期间开放校园,为青年职工子女提供假期托管服务。放假前,县级教育主管部门进行摸底调查,结合实际统筹确定开放校园的学校。同时,鼓励社会公益力量参与假期托管服务,如社区居委会、职工工会机构等。
目前,各县(市、区)、各义务教育学校充分挖掘各类资源,采用校内挖潜、引进第三方等多种形式,打造课后服务课程超市,满足青年子女多样化需求。一方面指导学生认真完成作业,对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答疑,争取实现“书面作业不进家”;另一方面指导学有余力的学生拓展学习空间,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文体、艺术、劳动、阅读、兴趣小组及社团活动。我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课后服务开设的特色项目有50余种,家长可根据子女需求自主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