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5小时的“谈判”

本报记者 王军豪

“他们兄弟俩和好了,我们打心眼里高兴。”4月16日,看着李甲(化名)和李乙(化名)两兄弟结伴走出司法所,专职人民调解员陈庆军和同事会心一笑,“看来,那场5小时的‘谈判’起作用了。”

当天,这兄弟俩再次来到东昌府区司法局侯营司法所,当面向陈庆军表达了谢意。而几天前,他们兄弟二人一见面就吵得不可开交。兄弟反目,起因倒也简单——老宅基回迁房的分配问题。弟弟李乙想要房子,哥哥李甲就是不同意:“老宅基有我的一半,你想要房子,得给我钱。”李乙也不示弱:“给你钱可以,但数目不能你说了算。”

双方谈不拢,便找到了村委会。村干部从中调解了几次,两人没有达成一致意见。“李家兄弟因为抢房子吵起来啦”,兄弟二人的纠纷在村中闹得沸沸扬扬,成了村民茶余饭后的谈资,他俩感觉颜面尽失,也影响了村里正常的回迁选房进度。后来,家族中德高望重的长辈调解他们的纠纷,依然没能让他俩让步。

“你们去司法所问问,看调解员能帮上忙吗。”一名村民给兄弟俩支招。于是,4月8日,兄弟二人来到侯营司法所寻求帮助。侯营司法所及时受理了此纠纷,并指派“有事来聊·营刃而解”调解工作室专职人民调解员陈庆军进行调解。

陈庆军详细了解这一纠纷的来龙去脉后,发现症结不完全在于钱,而是兄弟俩心里想的都是“不蒸馒头争口气,凭啥他说咋办就咋办”。

陈庆军知道,调解此类纠纷,必须解开他们心里的疙瘩。“你们是亲兄弟,血浓于水,怎么能因为一套房子伤了感情呢?”陈庆军从兄弟手足之情入手,既讲解法律法规,又兼顾家庭亲情,与二人开始了推心置腹的交谈。

对于陈庆军来说,这场调解更像是谈判,他既得要让兄弟二人各退一步,又要确保他们不会拂袖而去。“当哥哥的要让着弟弟,这不叫吃亏。当弟弟的要体谅哥哥,这叫宽容。”就这样,陈庆军法理情交融,一点点地开导双方,解开他们的心结。

从日头高悬到日落西山晚霞再起,兄弟二人的水杯空了,陈庆军一次次给他们倒满。历经5个小时,兄弟二人放下心中的芥蒂,最终达成协议:房子归李乙所有,李乙向李甲支付一些补偿费用。

2023-04-18 2 2 聊城晚报 content_29943.html 1 一场5小时的“谈判”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