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WB05版:文化·公益广告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o

村庄改名只为奏响英雄赞歌

本报记者 孙克锋

“冠县有一名抗日英雄叫耿锡华,在那战火纷飞的年代展现了非凡的才干,战功卓著。令人扼腕叹息的是,他在一次战斗中英勇牺牲。后来他所在的村庄因此改名为锡华村,而他的故事也在当地广为流传。”4月15日,聊城市地方史研究会副秘书长齐庆伟说。

1920年,耿锡华出生于冠县清水镇西焦庄。他自幼务农,后为养家糊口,以卖馒头为生。1938年春,耿锡华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夏,日军占领冠县城,八区的封建顽固势力也猖獗起来。为打击封建顽固势力,根据中共冠县县委指示,耿锡华在本村红枪会的基础上,建立了民兵队,任指导员。他晚上带领民兵割电线,破坏敌人的设施;白天以卖馒头为掩护,到敌人聚集的清水镇贴标语,宣传抗日救国思想,瓦解敌人。

不久,耿锡华带领农民推翻了本村的旧政权,建立了农会,并被推选为农会会长,带领全村群众抗粮抗税,与敌人展开了坚决斗争。1942年4月,伪顽齐子修部侵占了冠县桑阿镇一带,并把司令部安到了西焦庄南十几华里的朱庄。在党的统一部署下,耿锡华带领民兵和群众与齐子修部展开了几次激烈战斗。

随着斗争不断深入,1943年西焦庄和周围村庄建立了民兵联防大队,耿锡华被推选为大队长,经常指挥联防大队联合行动,不断打击“扫荡”的敌人。1944年8月,耿锡华带领队员在清水镇汤村一带同进村抢粮的日伪军展开了激战,打死打伤日伪军80多名。由于作战英勇,他出席了冀鲁豫边区群英大会,被授予“冀鲁豫边区民兵英雄”称号。

1945年7月8日晚,他率领民兵同前去西焦庄偷袭抢粮的500余名日伪军展开了殊死战斗。在身中数弹的情况下,他们与敌人巧妙周旋,为增援部队的到来争取了时间,使敌人偷袭计划落空。他因伤势过重,壮烈牺牲。当时耿锡华年仅25岁,他的大儿子耿学奎才6岁。中共冠县县委和县抗日民主政府在他牺牲的地方召开了追悼大会,并把西焦庄改名为锡华村。

在锡华村村西田间黄河故道北沿,周围树木林立,耿锡华烈士之墓便坐落于此,现为县级重点保护单位。每年清明节,都会有大量市民和学生前来扫墓,纪念耿锡华烈士。

关于西焦庄的来历,中国文史出版社2022年8月出版的《冠县地名志》是这样记载的:明初,张、胡两姓从山西洪洞县,常姓从临清市烟店乡常庄迁至焦庄旧址重建新村,仍沿用焦庄村名。清道光十一年(1831年)版和1934年版《冠县志》均载“焦庄”。焦庄后分为东西两村,此村居西,称西焦庄。

2023-04-18 2 2 聊城晚报 content_29945.html 1 村庄改名只为奏响英雄赞歌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