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雨养生重在健脾祛湿
□ 谷万里
谷雨作为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六个节气,也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标志着乍暖还寒的春季即将过去。
《黄帝内经》云:“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谷雨时节,空气湿度逐渐增大,此时养生要顺应自然环境的变化,针对其特点进行调养,使内环境(人体内部生理环境)与外环境(外界自然环境)的变化相适应,保持人体各脏腑功能的正常。
具体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健运脾胃。《素问·太阴阳明论》中说:“脾者土也,治中央,常以四时长四脏,各十八日寄治,不得独主于时也。”这是说四季季末的十八日均由脾所主。谷雨是春季最后一个节气,此时养生宜调养脾土,使身体更好地适应气候变化。
此外,谷雨节气后,温度逐渐升高,易形成湿温之邪。脾主运化水液,性喜燥而恶湿,故外感湿邪,常易困脾,致脾阳不振,运化无权,从而使水湿内生、停聚。湿邪久聚不化,容易损伤脾脏之阳气,即“湿困脾土”,出现一系列脾运化功能失常的症状,如食欲不振、腹部胀满、身体困重、肌肉关节酸重、大便黏腻或不成形、舌苔厚腻等。此时可适当多吃健脾祛湿的食物,如香椿、黑豆、薏米、山药等,为入夏后保养脾胃打好基础。
祛湿防痛。谷雨节气雨水偏多,易生湿邪为患,风湿病、关节炎患者可能出现病情复发或加重,应注意以下几点:避免久处湿地,如常接触水者,应加强防湿措施,尽量避免暴露膝关节;关节曾受过创伤或扭伤的人,要注意损伤处的保养,避免伤风着凉、受潮湿,以防病症加重或复发;适当运动,保持筋骨活动能力,避免久坐、久卧。
另外,谷雨时节也是肋间神经痛、坐骨神经痛、三叉神经痛等病的高发期,可以通过调畅情志、避免情绪波动来预防。
早晚保温。谷雨时节是干燥向多雨转换之时,也是春寒向夏热过渡之季,早晚温差较大,外出应注意增减衣服。既要注意保暖,又要防止因穿得过多出汗脱衣而着凉,切勿大汗后吹风。特别是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老年人,着凉后很容易导致旧病复发。
预防过敏。谷雨时节对于过敏性体质的人来说需要特别注意,这个时候正是花粉多发的时候,要远离过敏源,不要到花草树木多的地方去,饮食上也要注意少吃高热量以及高蛋白质的食物。如果出现过敏反应,要及时到医院检查治疗,避免问题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