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o

一场跨越时空的“相见”

——多地志愿者合力助烈士“回家”

▲ 王朝平(左一)从志愿者手中接过祖父王建钦烈士的画像。张目伦 摄

▶ 王灿全的儿子王景录放置“全家福”。张目伦 摄

本报记者 张目伦 本报通讯员 牛贵葆

“今年,我们共为13位烈士制作了画像,其中高唐4位、茌平2位、莘县1位,山东东营5位、河北邯郸1位。”4月18日,高唐县双拥志愿者协会会长张瑞友说。

高唐县三十里铺镇曲庄村村民王景录今年69岁,其父亲王灿全出生于1935年,1955年参军,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1958年回国。

1959年,王灿全跟随部队去甘肃兰州整训,后调防去了西藏山南地区,任侦察连一排一班班长。在一次平叛武装叛乱战役中,为救一位小战士,王灿全被叛匪的枪击中,光荣牺牲。当地有他的衣冠冢和墓碑,但遗骨不知被埋在哪里了。

“爷爷生前嘱咐我一定要把父亲的坟迁回家,母亲想起这事也经常掉泪。父亲在兰州拍过一张照片,但已经不太清楚了,除此之外,没有留下任何影像资料。几十年来,我们全家人的思念无处安放。张瑞友和其他志愿者了解我父亲的情况后,根据我家人的描述,帮我们画了一张‘全家福’,上面有父母、姐姐和我。画得很像,谢谢好心人。”王景录说。

今年清明节,莘县退役军人事务局、莘县大王寨镇政府联合在田庄小学举行“家国清明 缅怀先烈”革命烈士王建钦纪念活动。张瑞友、赵树斌等4名双拥志愿者赶到现场,把烈士画像送到他的后人手中。

王建钦系莘县大王寨镇西田庄村人,出生于1914年6月6日,1932年6月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他同弟弟王鲁光一起考入聊城政治干部学校,并参加了抗日民族解放先锋队。学习期满后,他被分配到朝北县第五区担任领导工作,组织发动群众开展艰苦卓绝的敌后抗日游击战,并在各村建立情报站。日伪军对王建钦恨之入骨,曾几次悬赏1000块大洋买他的人头。1940年1月6日,因叛徒出卖,王建钦不幸被捕,1月7日被押往富裕集村刑场。为让他交出当地抗日救国会人员名单,日军对他进行了严刑拷打。后得知名单已被王建钦吞进肚子里,日军指挥官恼羞成怒,连砍他数刀,王建钦当场牺牲,年仅26岁。2022年10月19日,王建钦被山东省人民政府追认为烈士。

头戴配有五角星帽徽的军帽,身穿军装,目光炯炯,双唇紧闭,照片上的王建钦表情坚毅。“我要把村里我家的老屋改造成‘王建钦烈士事迹展’展室,将画像摆放在中间房屋的桌子上。”王建钦的孙子王朝平双手轻抚画像,深情地说。

山东德州籍烈士孟祥斌的妻子叶庆华是“为烈士寻亲、为烈士画像”活动的主要发起者。她介绍,通过联合多地退役军人事务部门,借助浙江传媒学院、安徽师范大学等高校的力量,他们至今已完成烈士画像276幅,涉及云南、新疆、四川、贵州、浙江、山东等地,其中山东约有80幅。其中,王建钦烈士的画像是浙江传媒学院美术专业的老师精心制作的。

2023-04-25 ——多地志愿者合力助烈士“回家” 2 2 聊城晚报 content_30329.html 1 一场跨越时空的“相见”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