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塔桥:守望铁塔 连通湖河
文/图 本报记者 吕晓磊
聊城历史悠久,钟灵毓秀,“东昌府,有三宝,铁塔、古楼、玉皇皋。”传诵已久的民谣里是聊城人引以为豪的城市坐标。被人们誉为东昌三宝之一的铁塔,位于聊城东关运河西岸,原护国隆兴寺东南角。铁塔本身没有铭记,地方文献中亦无记载,从塔的形制和浮雕风格上分析,为北宋年间初建,是聊城现存的古老建筑之一。在铁塔北侧,有一座小桥名为铁塔桥。
遥望“铁塔烟霏”
作为聊城现存的古老建筑,铁塔不光是“东昌府三宝”之一,还是东昌八景之一。东昌八景分别是光岳晓晴、铁塔烟霏、仙阁云护、圣泉携雨、古甃铺琼、巢父遗牧、崇武连樯、绿云春曙,八景形态各异,风韵不同。
铁塔的初建年代已无文字可考,明永乐年间曾倒塌,明成化二年(1466年)由僧人募捐重立。聊城铁塔是中国为数极少的铁铸佛塔,是护国隆兴寺的一道别样风景。护国隆兴寺在鼎盛时期,有僧人五百之多,被誉为江北古刹。
在铁塔北侧,顺着清孝街,有一条南北走向的小桥,从桥梁信息牌上可以看到,这座名为“湖河连通桥(东桥)”的空腹式圬工桥,建于2003年,全长43.86米。站在桥上向南望去,霏雾袅袅,梵音缭绕。“铁塔烟霏”充满诗情画意。
2014年,聊城对东昌湖风景区、古运河及徒骇河水系中的91座桥梁进行命名,遥望着“铁塔烟霏”的这座“湖河连通桥”也有了一个崭新的名字:铁塔桥。
连通东昌湖与运河
在大礼拜寺街长大、今年67岁的窦延举一辈子也没离开过家门口的古运河,现在的铁塔商圈附近曾是他童年最熟悉和得意的“游乐场”。“我父亲曾经是老煤场的装卸工,经常从运河的船上卸煤。”对于小时候的窦延举来说,没少听父亲说起运河上来来往往的商船故事。
“后来运河就干了,船也没了。”窦延举说,因为断航多年,运河聊城城区段水面大多消失殆尽。两岸百姓在河岸上、河道里种上了高粱、绿豆等作物。“我小时候,现在的铁塔商场这里种着各种蔬菜和粮食作物,运河西岸长满了芦苇。那时候,这附近只有一座木制的桥跨在运河上,北面是王口桥、南面是闸口桥。”窦延举说。
让窦延举感到欣喜的是,随着对运河的疏通、挖掘和治理,运河重新焕发了生机,形成了“湖河相依、城湖相依,城在水中、水在城中”的城湖河一体的独特水城风貌,同时也建设了越来越多的桥。
铁塔桥,不仅连着运河和东昌湖的一池碧水,守望着不远处的“铁塔烟霏”,而且每天迎送着利民路、清孝街、小礼拜寺街人们的出行,成为铁塔商圈和古城区附近的重要通道和城市地标。清风徐来,水面泛起一片涟漪,铁塔桥边的口袋公园里,大爷们在遛鸟、下棋,树荫下的大妈们随着音乐翩翩起舞,桥头不远处的铁塔历经几百年的风尘,俯视着这座城市的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