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  缩小-   默认o

铜铸雕刻钟表:凝固了“时间” 惊艳了时光

马先明在给客户安装古董钟表

工人在制作古董钟表的装饰配件

工作人员在直播销售古董钟表

西洋古董钟表

马先明在调试一款古董钟表的表芯

马先明在修理古董钟表齿轮

文/图 本报通讯员 张振祥

金光闪闪的塔身,周围镶嵌着水晶珠宝,每层的6个角上都悬挂着钟铃,钟面上的数字也镶上了珐琅,流光溢彩、高贵华丽……5月8日,进入山东朗奇罗工艺品有限公司钟表展厅的人,看到这款九层六角宝塔钟,都被深深地震撼了。

这款钟是采用铜铸鎏金雕刻工艺,经过浇铸、雕刻、鎏金等十余道工序,使用6800多个零部件,耗时3年制作而成的复制品。制作人是省级非遗项目东昌府铜铸雕刻制作技艺传承人马先明。

马先明家住东昌府区道口铺街道高马村,祖辈几代人以铜铸雕刻技艺为生,到他父亲这一代,主要是给船钟做外壳。马先明15岁时正式跟随父亲学习铜铸雕刻。当他技艺成熟,全家人都期盼着他能有所作为的时候,25岁的他却突然做出一个大胆的决定——改行制作钟表。

制作钟表并不是马先明的突发奇想。他8岁的时候,就对钟表的内部构造感到好奇,把家里的钟表拆得七零八落。拆掉的钟表零件,马先明一直没舍得丢掉。过去的十几年里,他把大部分业余时间都用在了钟表的拆装、研究上。因为父亲给船钟做外壳,马先明经常接触钟表技术人员,在他们的指导帮助下,他不仅学会了重装钟表,还会维修钟表的各种常见故障。有了一定的钟表安装、维修技术,再加上祖传的铜铸雕刻技艺与钟表有关联,马先明就有了改行制作钟表的想法。

1995年,马先明和哥哥马先民成立了山东朗奇罗工艺品有限公司。哥俩参照手头上仅有的《故宫钟表》这本书中的中外钟表照片及有限的数据,在没有技术支持与实物比照的情况下,自主钻研,尝试了多种现代与传统制作方法,耗时近1年,成功制作出第一台宫灯造型古式钟表。之后,他们又接连制作出几台楼阁、宝塔、盆景等造型的古式钟表。

“制作得越精细,钟表走得越准。”说起28年来制作钟表的感受,马先明感慨万分,钟表每24小时的走时误差,国内标准是50秒,国际标准是30秒,如果把目前传动系统中直径5毫米的蜗杆减至2毫米,误差将能降至20秒,“制作钟表,研发永无止境。”

马先明和马先民还对铜铸雕刻技艺在钟表上的运用进行了创新,在传统开模、铸造、精雕、鎏金、镀金等工艺基础上,增加了珐琅、美术瓷、彩绘、镶嵌等工艺,制作出的钟表更具观赏价值、使用价值和收藏价值。

功夫不负有心人。2021年,东昌府铜铸雕刻制作技艺入选山东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马先明已把钟表与生活紧密联系在了一起,他的钟表凝固了时间,惊艳了时光。

2023-05-11 2 2 聊城晚报 content_31155.html 1 铜铸雕刻钟表:凝固了“时间” 惊艳了时光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