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社区有了“代理家人”
本报通讯员 邓飞飞
“付师傅,这周六我和左社工一块到你家陪你下棋、打牌。”
“付师傅,上次通的水管,现在能正常使用了吧?”
这一声声“付师傅”,饱含着东昌府区新区街道中巨社区“代理家人”对独居老人的关心。
“付师傅”是中巨社区毛纺厂的退休老党员付宪坤,今年65岁。两年前,他因脑出血导致行动不便,需要进行康复训练。
突如其来的疾病,让付宪坤感到无助、自卑。出院后,孤身一人的他不复往日的热情,变得沉默寡言。
中巨社区阳光社工左婷婷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积极对接社区“代理家人”段杰,对付宪坤进行一对一帮扶。付宪坤行动不便,段杰就在他上下楼的楼道两侧安装了扶手,方便他独自上下楼。
段杰一次次登门、一次次陪伴,帮付宪坤打开了心结,让他重燃生活的希望。有了“代理家人”,付宪坤不再整日闷在家中,有时会出门和邻居聊聊天。
据了解,中巨社区多为老旧小区和家属院,部分居住者为破产企业的退休职工,他们收入微薄,生活压力大。尤其是独居高龄老人和残疾人,遇到问题时,他们往往需要花费较多时间和精力解决。像付宪坤这样不能自理的老人,中巨社区有13位。
为了让这些老人感受到社区的温暖,中巨社区联合社工以及社区志愿者,成立了“代理家人”队伍。社工对这些老人开展深度走访,为他们建立档案,分析他们的个人需求、家庭需求、社区需求,并根据老人的需求匹配“代理家人”,进行一对一帮扶,解决老人生活中遇到的难题。
“我帮扶的这位大娘今年79岁,老伴和儿子相继去世,还需要抚养上大学的孙子。我每周会到她家陪她聊聊天,缓解老人的孤独感。节日期间也会给她送些米面油等生活用品,帮她解决部分困难。”这是中巨社区“代理家人”杨晓晖的帮扶计划。
一来二往,“代理家人”早已成为社区居民的亲人。“幸亏有他们,我丈夫才能顺利出院,真是比亲人还亲。”5月8日,毛纺厂小区居民刘大姐谈及“代理家人”热泪盈眶。之前,刘大姐的丈夫因病情特殊,出院时需要人帮忙,刘大姐为此犯了愁。
情急之下,刘大姐拨通了“代理家人”田桂莲的电话。“放心吧,刘大姐,我向社区反映,协调人员和车辆接你丈夫出院。”田桂莲的回答平复了刘大姐焦急的情绪。没多久,社区公益岗人员、社工准时来到医院,用担架把刘大姐的丈夫从8楼抬到1楼,又随车把他护送回了小区。
刘大姐住在5楼,没有电梯,社区人员就用担架将刘大姐的丈夫抬到5楼。每层楼梯的拐角都不好过,需要费很大力气,原本2分钟的路程,整整用了20分钟。在大家的努力下,刘大姐的丈夫被安全抬回家。
在新区街道,像段杰、杨晓晖、田桂莲这样的“代理家人”有268名。小到聊天陪伴,大到环境改造,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他们用一言一行赢得了社区居民的赞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