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  缩小-   默认o

286年,明拓《祭侄文稿》的聊城情缘

颜真卿《祭侄文稿》墨迹

本报记者 于新贵

颜真卿《祭侄文稿》以其个性之鲜明、笔墨之磅礴,被世人称为“天下第二行书”,比肩王羲之的《兰亭序》。《祭侄文稿》被世代好书者奉为圭臬,从临摹到生发,成为书坛传奇。

《祭侄文稿》真迹早在北宋时期就被内府收藏,后几经辗转,再入清朝内府。《祭侄文稿》真迹大多时间为皇家珍藏,民间难觅踪迹,但也时有刻印拓本流传。

明拓《祭侄文稿》的前世今生,展现了一代代人保护文化遗产的付出和努力。

也许,没有多少人知道,明朝文徵明摹刻拓印的《停云馆帖》中的《祭侄文稿》为聊城名士邓秉恒收藏过,与聊城有286年的缘分。

《祭侄文稿》的书坛地位

王羲之的《兰亭序》、颜真卿的《祭侄文稿》和苏轼的《黄州寒食帖》,被人尊为“天下三大行书”。

东晋时期的王羲之与朋友饮酒赋诗,微醺之后,《兰亭序》一气呵成,从此诞生了中国书法史上一座无人超越的丰碑。紧随其后的是有“天下第二行书”的《祭侄文稿》。如果说王羲之以中和之美筑起中国书法的第一座丰碑,那么颜真卿则是以气格之美树立起中国书法的又一座高峰。

唐代名臣、书法家颜真卿书写《祭侄文稿》有其悲痛的历史背景。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平原太守颜真卿联络堂兄常山太守颜杲卿起兵讨伐叛军。次年正月,叛军史思明部攻陷常山,颜杲卿及其少子季明被捕。叛军声称如果颜杲卿投降,就会挽救家人性命。面对猖獗的叛军,颜杲卿义正辞严。叛军砍掉了颜杲卿儿子颜季明的头,并残忍地将颜杲卿杀害,颜氏一门30余口被害。两年后,颜真卿命人到河北寻访兄侄遗骨,只找到了颜杲卿的一只脚骨和颜季明的头骨。年已50岁的颜真卿面对亲人的遗骨,悲愤交加,一气呵成,写成《祭侄文稿》。

《祭侄文稿》是追祭颜季明的草稿,共二十三行,凡二百三十四字。这篇文稿追述了常山太守颜杲卿父子一门在安禄山叛乱时,挺身而出,坚决抵抗,以致“父陷子死,巢倾卵覆”、取义成仁之事。

《祭侄文稿》是以真挚情感运笔,不计工拙,无拘无束进行创作的典范,对后世书法创作者产生了深远影响。

邓氏版《祭侄文稿》是明朝刻本

《祭侄文稿》是怎么与聊城邓氏家族结缘的呢?

颜真卿去世后,《祭侄文稿》几经辗转,曾被北宋内府收藏,元朝人张晏、鲜于枢,明朝人吴廷,清朝人徐乾学、王鸿绪也先后收藏过。后来,《祭侄文稿》被送入清宫,珍藏在内府里。《祭侄文稿》上面钤满了中国历代收藏家的收藏印章和题写的跋文,是一件传承有序的颜真卿墨宝。如今,《祭侄文稿》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历史上,《祭侄文稿》著录于《宣和书谱》《清河书画舫》等,刻入宋《博古堂》《忠义堂》等帖,明《停云馆帖》《戏鸿堂帖》《玉烟堂帖》等丛帖亦有刻入。

明朝时,一些达官贵人争相刻录历代书法名帖,韦编成册。明代画家、书法家、文学家、鉴藏家文徵明就是其中一位。《停云馆帖》是文徵明亲自编辑成册的,历时24年之久,先后刻成12卷。文徵明选帖从晋唐起,经宋元至明代,由王羲之的《黄庭经》开始至文徵明的《西苑诗》结束。值得一提的是,《停云馆帖》经过文徵明父子严格精选后,由铁笔名手章简甫镌刻,与《真赏斋帖》并为明代刻帖上品。

《停云馆帖》刻石完成后,在文家仅停留了五十四年。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文徵明的玄孙女文俶嫁给了吴中名士赵宦光的儿子赵灵均。有意思的是,文家将120块《停云馆帖》刻石作为嫁妆,十公里的路程,船载马拉,这份“重量级”的嫁妆终于运到了赵家。

作为书法家、书评家的赵宦光对这120块刻石爱不释手,将刻石珍藏起来,每年仅拓印几帖出售。拓片售价贵得出奇,但赵宦光一口价,概不还价。因为刻石出自家藏,所以在当时能买到拓片也是相当不易。

然而,好景不长,这些刻石在赵家保存四十四年后,便遭遇了屡易其主的命运。

兜兜转转,《停云馆帖》中的《祭侄文稿》拓片到了聊城名士邓秉恒手里。

邓家收藏过的《祭侄文稿》拓片封面有“明拓颜鲁公未落水本祭侄稿”字样,与清卞永誉《式古堂书画汇考》所载相同。清顺治十六年(1659年),邓秉恒从朋友处购得已经“蠹朽数画”的《祭侄文稿》,“急装潢成帖,易卷为册”,并写了题跋记叙此事。这也是《停云馆帖》中的《祭侄文稿》曾经为聊城邓氏家族收藏过的证据。

邓氏家族的书法荣耀

明清时期,聊城有任、邓、朱、傅、耿五大望族,邓氏家族是其中之一。邓氏家族自明朝成化年间迁至聊城。几百年间,邓氏家族出了九位将军,其中一位曾任济南卫指挥使,镇守济南;八位曾任东昌卫指挥使,镇守聊城。家族中曾考取文武进士、举人二十余人。

不过,邓氏家族中最为聊城人熟知的是“邓状元”。邓状元叫邓钟岳,写得一手好字。廷试时,康熙皇帝见邓钟岳的字写得漂亮,钦批“文章平平,字甲天下”,并钦点邓钟岳为一甲第一名,也就是状元。

收藏过明拓《祭侄文稿》的邓秉恒,是邓钟岳的曾祖父。邓秉恒为顺治六年(1649年)进士,初授昆山县令,后改任江西永丰县令。

邓秉恒不但对书画鉴赏有很深的造诣,对于藏书也非常有研究,并致力于古书的收藏。他在宅院内修建寒香阁,收藏有大量宋元善本。藏书时间比海源阁要早170多年。只可惜,邓氏藏书随着家族的衰落而被历史所湮没。

邓秉恒在任期间,从明朝大司马聂豹的后代聂荀手中购得《祭侄文稿》明代拓本。拓本后有宋朝陈深、元朝陈绎曾、明朝文徵明和罗红光为此帖所作的四个跋。邓秉恒也作跋阐述了《祭侄文稿》的收藏过程。

1945年,收藏在聊城邓氏家族的这件《祭侄文稿》流出。从1659年到1945年的286年间,明拓《祭侄文稿》承载了邓氏家族太多的情感。

如今,这件明拓《祭侄文稿》安放于济南市图书馆,这或许是它最好的归宿。

附录

邓秉恒跋文:

《祭侄文稿》旧装乃横条长卷也。明大司马聂文襄公家所藏。公讳豹,号双江。初仕华亭令,得之顾氏。子孙传守百余年,数经水火,皆莫能濡焚。至丙申(1656年)岁余,待罪丰阳公之五世孙诸生荀携前卷来观,纸墨如新。越三年(1659年),荀以家贫,求售,因请于余。余与荀夙有道谊之雅,义不容辞,尽解数年所积俸饩而易之。载观前卷,则已蠹朽数画,急装潢成帖,易卷为册,而纸墨幸复依然也。岁次甲辰(1664年)夏六月,元固秉恒谨识。

(本版图片均为资料图)

2023-05-17 2 2 聊城晚报 content_31553.html 1 286年,明拓《祭侄文稿》的聊城情缘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