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  缩小-   默认o

茌平土陶非遗传承人孙开

两河之约 手造|一窑一世界 独具匠人心

孙开在展示土陶“吉祥葫芦”及获奖证书

孙开在制作土陶

文/图 本报通讯员 马林文

身材高挑,戴一副眼镜,像一位文质彬彬的老师,这是5月21日见到茌平土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孙开时,他给笔者的第一印象。38岁的孙开,已在土陶行业精耕细作了20余年。

茌平土陶制作技艺流传久远,始于大汶口文化时期,距今已有6000多年的历史。茌平区境内陶土资源丰富,其独有的红胶泥属非金属矿,是烧制土陶的重要原料。茌平土陶吸收各个朝代土陶技艺的优点,形成了独特的花纹饰缀手法,实用性和观赏性强,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

土陶的使用范围非常广泛,几乎涵盖了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如茶壶、茶碗、茶杯、果盘、陶鼓、陶哨等。土陶的制作工艺非常精细,流程也复杂,包括选泥、滤泥、练泥、揉泥、拉坯、凉坯、修坯、磨光、刻花、抛光、盖章、烧制等十几道工序。从“捏泥巴”到放入窑中烧,再到自然降温、晾干出窑,匠人带着热情创作,又对作品的出炉满怀期待,每次开窑时,既有获得满意作品的兴奋,也有拿到残次品的沮丧。“一窑一世界”是孙开对土陶制作匠人生活的总结。

孙开对土陶情有独钟。“土陶虽笨拙,但温润,亲和力十足,让人看到后忍不住想摸一摸。从选泥到制作完成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制作人只有耐得住寂寞、不断提升技艺,才能收获精品。”孙开说,陶艺是一种既年轻又古老的艺术。现代的陶艺主要是指通过作品的造型、材料、肌理、纹饰、釉色来表达制作者的意念,满足现代人回归自然、体现自我个性的要求。

孙开是茌平区杜郎口镇后赵村人,父母以做陶为生。孙开从小耳濡目染,十几岁时便会制作陶器,后来又不断外出学习、拜访名师,技艺日臻成熟。孙开的妻子邹艳也是一位土陶爱好者,两人齐心协力在“陶器世界”里打拼,成立了聊城市茌平区旭拓文化艺术有限公司。他们创作的“浮雕龙瓶”“浮雕岁寒三友瓶”“百花罐”“子孙葫芦”等产品,很受市场欢迎。

目前,旭拓文化艺术有限公司获得著作权证书41件、外观设计专利1项,被聊城市文化和旅游局评为“聊城市版权先进单位”。孙开的作品“吉祥葫芦”在山东省首届“振兴传统工艺·鲁班杯”大赛中荣获优秀奖。

2023-05-23 茌平土陶非遗传承人孙开 2 2 聊城晚报 content_31862.html 1 两河之约 手造|一窑一世界 独具匠人心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