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电影
◎ 朱海波
现在的孩子虽然物质丰盈,但精神压力大。我小时候物质生活差了点,精神压力也有,但不像现在这么大。我和同学经常利用周末时间去聊城四河头、东昌湖或者人民公园玩。那次好像是XJY同学从家里拿来一部照相机,男女生五六个人骑自行车出去照了一下午相,着实美了一番。
那时集体活动多,不像现在的孩子除了低头做题就是玩手机,所以,我们同学之间的感情以及对学校、老师的感情是很深的。高一时,学校组织我们到新华园参加公审大会。高二时,李炳印老师和常庆丰老师带队,组织我们七班同学爬泰山,去了三四十人,是我高中三年规模最大的一次远游。我们玩得很嗨,其他班同学羡慕得眼都红了。
看电影,则是我记忆中的经典。
看电影,有学校组织的集体行动,有学校发票的公益电影,但大部分是自己掏钱去看。
集体看电影,大多数是去职工影院。大家排着队、举着旗,由老师带着,浩浩荡荡出发,俨然一支打仗得胜的队伍。看的电影,都是爱国主义影片,像《巍巍昆仑》《周恩来》等。印象最深刻的是看《妈妈再爱我一次》。去之前,看过的同学善意地提醒:“大家都准备好手绢。”电影开演没多久,果不其然,男生、女生哭得都像戏曲中的李三娘似的。大家去的时候兴高采烈,回来的时候个个眼睛通红,都低着头不说话,回到宿舍还缓不过神来——这不是花钱买罪受吗?但青春年少时的这种经历以后可能再也没有了。
逃票,对于我这种胆子小、光知道学习的人来说是万万不敢的。可那次在聊城影剧院,我却壮着胆子逃了一次,成为迄今为止做过的唯一一件“缺德事”。印象中那是一个周末,趁着下午工作人员管理松懈之际,GY同学带着我和S同学,先“潜伏”在影剧院西北侧某处,然后和其他买票的人一起从侧门进入。我表面上若无其事,其实心脏“扑通扑通”跳个不停,生怕被人家发现了撵出来,直到找了个座位坐下才算心安。再看GY同学,面不改色,从始至终一直很镇定,怪不得多年后这位老兄事业风生水起,原来从小就有这方面的“潜质”——胆大、心细、有手段。
高三时,我还看了几场电影,是和LWY同学去的。他和我同是茌平人,跟我当过同桌,家境殷实,为人仗义。他那时经常心情大好或心情不好,估计是情场得意或失意之故,但无论哪种情形,他都会喊着我去职工影院看电影,让我沾光了好几回。只是毕业后我们联系少了,等他下回来聊城,一定好好请这位老兄喝杯,还还以前的人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