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  缩小-   默认o

济美酱菜:

聊城馔记|传承231年的运河美味

济美酱园生产场景图

本报记者 陈金路

临清市城区古民居众多,如冀家大院、朱家大院、汪家大院、赵家大院等。其中,位于青碗市口的汪家大院,宅主汪永椿是安徽歙县洪琴村人,清乾隆年间在临清经商,创办了济美酱园。5月23日,济美酱菜第十四代传承人周跃震告诉记者,历经231年,济美酱菜仍保留着原汁原味,光绪年间和宣统年间济美酱园使用的豆腐盒子成了“传家宝”。

汪永椿曾公开酱菜秘方

明清时期,大运河是连接南北方的水路大动脉。路途遥远,南来北往的客商习惯买些耐存放的咸菜在路上食用,而一些盐商在过钞关前会将食盐低价售出,精明的商人看准商机,纷纷开起酱菜铺。

1792年,汪永椿创办了南味酱园,以“济美”(取自《左传·文公十八年》中的“世济其美,不陨其名”)二字作为店号开张营业,一时轰动临清。

由于酱菜味道好,汪家的酱园生意非常红火,引来八方客商争先购买。临清当地的几家酱园生意日渐冷清,但是酱菜铺老板们并没有抱团排挤汪永椿。为感激临清人的大度,汪永椿公开了自家酱菜的秘方。

成为江北四大酱园之一

由于汪永椿经营有道,济美酱园生意兴隆,闻名江北。至清末,酱园已有1000多口大缸,年产酱菜35万公斤,产品有干渍、咸渍、酱渍、酱油、味醋、腐乳制品6大类47个品种,尤以甜酱瓜、小菜、豆腐乳享负盛名。

1822年,济美小菜、豆腐乳被列为御用贡品,名噪京城。临清的“济美”与北京的“六必居”、保定的“槐茂”、济宁的“玉堂”,并称江北四大酱园。

工序复杂 代代传承

济美酱菜,看的是色,闻的是香,吃的是味儿,讲究的是工艺。传承200多年,济美酱园的各类产品还保留着传统老手艺的原汁原味。临清济美酿造公司副总经理周广普告诉记者,从1792年汪永椿创立济美酱园开始,到第五代传承人汪克森,济美酱园一直由汪氏家族经营。1950年公私合营后,济美酱园开始以公司负责人的形式传承。第六代传承人(1950年—1965年)是徐憨;第七代传承人(1965年—1971年)是任金元;第八代传承人(1971年—1976年)是张宰;第九代传承人(1976年—1981年)是董其全;第十代传承人(1981年—1987年)是王长治;第十一代传承人(1987年—1994年)是郎廷伟;第十二代传承人(1994年—1998年)是王洪山;第十三代传承人(1998年—2001年)是刘书民;第十四代传承人(2001年至今)是周跃震。

据周广普介绍,济美酱园的产品各具特色,制作工艺极其讲究。济美甜面酱的制作流程分选料、蒸料、接种、制曲、发酵、化验、灭菌、灌装8个部分,将南方烹饪的“甜”味与北方烹饪的“咸鲜”味完美融合,甜咸适口、酱香浓郁;甜酱瓜色泽金黄、质地嫩脆、咸淡可口、营养丰富,能增加食欲;食醋清澈透明、酸中带甜;济美腐乳一直坚持培菌发酵365天才开缸的传统工艺,质地细腻、咸淡可口、营养丰富。“进京腐乳”是济美酱园的传统名产,它是大豆经过浸泡、磨浆、压榨、腌制、拌料等十几道工序,发酵12个月制成的。每年的中秋开缸时,腐乳香飘四溢,让人垂涎欲滴。

当日,在济美酱园的培菌室里,记者看到,长好毛的豆腐坯形如刚出壳的小鸡,非常可爱。值得一提的是,豆腐盒子堪称济美酱园的“传家宝”,最早是咸丰年间的,现保存于临清博物馆。还有一部分是光绪年间和宣统年间的,如今济美酱园仍在使用。

2023-05-25 济美酱菜: 2 2 聊城晚报 content_32021.html 1 聊城馔记|传承231年的运河美味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