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地市媒体内容建设推进会暨走进“康养胜地、人文兴义”乡村振兴调研采访活动——册亨县
一幅和美恬淡的布依画卷
文/图 本报记者 王军豪 朱玉东
先秦古籍中,将长江中下游及其以南地区的诸多部族统称为“百越”。布依族正是“百越”中较大的一支,是云贵高原南北盘江、红水河流域的土著民族。
贵州省的布依族人口占全国布依族总人口的97%,主要分布在黔西南和黔南依山傍水的河谷地带和平坝地区,以农业为主,享有“水稻民族”之称。在册亨县,布依族人口占比78%,是全国布依族人口占比最高的县。
2010年11月,贵州省布依族学会将册亨县命名为“中华布依第一县”。2017年,中华布依博物馆在册亨县纳福广场开馆,让300多万布依族同胞拥有了更大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这也是册亨对“中华布依第一县”最好的诠释。
博物馆展厅面积4500余平方米,包括序厅、布依族建筑、布依族亭目制度、布依族服饰文化、布依族饮食文化、布依族生产生活工具、布依族习俗文化、布依族歌舞、布依民族文化理论研究及民间文学成果、观众参与性体现项目十大板块,现有藏品1300多件(套),展出文物620多件(套)。博物馆通过实景实物、现代全息投影技术等手段,再现了布依族的历史文化、生产生活场景、民风民俗等,同时还推出了布依戏、高台舞狮、布依傩仪、布依哑面、转场舞等布依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表演。
根据考古发掘,干栏式建筑是古越人典型的居住形式。根据文献记载,该种建筑形式上层住人,下层养畜。从房屋的单体结构来看,其结构是对中国古建筑中穿斗式结构的继承发展,内部全部采用传统榫卯结构,不用一钉一铆。后期随着木材的减少,建筑材料发生变化,用土坯砖或石砌墙,既坚固又省木料,但结构不变,形成“干栏”式(吊脚楼)、石头(板)房和土坯房三种主要建筑形式。
布依男女好穿蓝、青、黑、白等色土布衣服。青壮年男子多包头巾,穿对襟短衣(或大襟长衣)和长裤,老年人大多穿对襟短衣或长衫。妇女服饰各地不一,或穿蓝黑色百褶长裙,或在衣服上绣花,或用白毛巾包头,戴银质手镯、耳环、项圈等饰物。每逢节日、宴会,妇女喜欢佩戴各式各样耳环、戒指、项
圈、发坠和手镯等银饰。
布依锦绣苑,是册亨县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打造的集休闲、旅游、购物、传统工艺生产体验和就业培训于一体的配套项目,现有商铺46间,30家企业(个体)入驻。册亨县通过持续深入推进“锦绣计划”,促进全县少数民族文化传承和经济发展的融合,弘扬少数民族特色文化,紧紧围绕乡村发展倍增目标,积极发展民族、乡村特色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加强民族传统手工艺保护与传承,打造民族文化创意产品和旅游商品品牌,进一步拓宽群众增收渠道,让“民族民间技艺”变为群众自力更生的“民族产业”,让悠久的布依民族刺绣文化得以延续和发展。
册亨县利用优越的自然资源、浓厚的布依族文化氛围,积极打造更多适合康养旅游的精品路线,逐步扩大“布依故里·生态册亨”品牌对外影响力。在这里,游客可依次游览万重山——坡鼐古寨——板万布依古寨——布依博物馆——布依锦绣苑等地,最后到纳福布依艺苑观看歌舞剧《音画布依》。
《音画布依》是册亨县创新文化旅游产品、打造民族文艺精品、推动文旅融合发展的得力之作,以布依族歌舞为载体,将布依族民俗、服饰、民间传说故事等融入到音乐、舞蹈表演中,在布依族原生态艺术的基础上开创出舞台艺术的新画卷。该剧故事分为《云水之间歌飞扬》《“浪哨”情歌传四方》《布依婚庆喜洋洋》《幸福山歌万年长》四个篇章,各篇章均以布依族山歌为主要载体进行生动演绎,主要讲述了黑韦和阿秀两个布依族青年男女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相互爱慕,最终喜结连理、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爱情故事,全方位展示了布依族史诗般的古老民俗及其发展历程。
阅读册亨,重塑心灵栖息所。这里森林覆盖率达73.01%,库区湖水面积6万亩(1亩约等于666.67平方米),年平均气温19.8℃,年均降雨量1297.3毫米,有“天然温室”之称;这里文化多彩,有省级以上少数民族特色村寨27个,州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40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4项……这个地处云贵高原向广西低山丘陵过渡地带的西南小县,呈现出一幅和美恬淡的布依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