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WB02版:记录
标题导航
放大+  缩小-   默认o

赁画书

▼ 作者讲述收藏画书经历

▲ 作者收藏的画书

▲ 画书《山海经》

□ 刘国瑞

画书即64开的小人书,这对80后来说可能有些陌生,但对于60后来说却是再熟悉不过了。那个年代物质匮乏,能看上一本画书也算得上“奢侈”。很多孩子买不起几毛钱一本的画书,就花2分到5分钱租一本。这样,一毛钱有时就能看好几本,很划得来。画书除了封面是彩色的,里面的画全是黑白线条勾勒出来的。也有个别的电影画书是影印版,但也是黑白的。

我在临清长大。小时候家里比较穷,虽说没到吃了这顿没下顿的程度,但日子也是紧巴巴的。当时,粮食按人头计算,全靠供应,够不够就那么多。我和二叔家的大哥一商量,凑了几十本画书在新华书店门前做起了赁画书的生意。现在回想起来颇可笑,这不是明着抢生意吗?

当时的书店不像现在是开放式,可以先看,合适后再购买,而是书架前面隔着个大柜台,你要什么书,服务员给你拿,只允许翻两下浏览目录。时间稍微长一点儿,有的服务员就会耷拉着脸甩给你几句:“买不买?这里不是免费看的!”说着,欻一下将书收回,重新摆在书架上。说实话,那时,我挺羡慕卖书的阿姨和大哥哥、大姐姐们,守着这么多的书,愿意看哪本就看哪本,多好。每次,走进书店,望着货架上琳琅满目的书,我都依依不舍地离开。

大哥大我3岁,天不怕地不怕,整天下课带着一群小兄弟东闯西撞,是学校里众人皆知的“名人”。因为学校紧挨着书店,大哥又住在书店后面,跟书店的员工大都熟悉,所以大家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没人撵我们。

我们的画书来源比较复杂,取得的方式多种多样,有弹玻璃球赢来的,有投杏核换来的,有摔四角摔来的,还有用东西换来的。当时,为了获得更多的免费画书,我下了很大功夫,苦练各项技艺。就弹玻璃球来讲,一米左右远的距离,玻璃球点中率非常高,八九不离十。弹的时间一长,大拇指第一个关节都磨出了厚厚的茧子,硬硬的、冰凉的玻璃球放在上面都没了感觉。看到地上有土的杏核就如获至宝,捡起来放进口袋,回到家冲洗干净,放在太阳地里晾干。干透后,烧红捅炉子的火攒,放在杏核鼓起的肚子上烫一个眼——这也是需要技巧的,轻轻地烫透一面的皮即可,捅透了也不行——然后,用一根大号的缝衣针小心翼翼地将里面的杏仁一点一点挑出来,再将烧化的铅皮水注入杏核里,最后外面用胶水和土封口,一枚质优体重的杏核就大功告成。玩的时候,眯起一只眼,瞄准砖头上摞起的杏核直线坠下,一砸好几个。摔四角也是有学问的,谁叠的四角用的纸厚谁摔起来就沾光。

每次赢了画书,我都欣喜若狂,像过年一样高兴。费尽艰辛得来的画书我们特别珍惜,每本都包上薄薄的一层塑料皮。不能像包书皮那样用牛皮纸或厚白纸,因为那样就看不到画书精美的封面了,会降低吸引力,影响画书的租赁。我们在地上铺张塑料布,既隔潮也防止画书沾上灰尘。画书一本挨着一本整整齐齐地排列,像是地上长出一个个色彩斑斓的小格子。靠着书店的墙再摆上一溜小板凳、小马扎,万事俱备只待开张。有的时候人多坐不过来,就搬两块砖在上面铺张纸,搭一个简易座位。放学铃声一响,小学生们就会一窝蜂围上来,像一群麻雀,叽叽喳喳炸开了锅。

“给我拿本《红灯记》。”

“给我拿本《群英会》。”

……

一到这时,我和大哥两人就会按照提前分工,各自忙活。大哥负责看着租画书的人,防止画书被损坏。我则负责收款、记账、分画书。为了好管理,画书的位置基本固定,租出去的就空着或放上同样的画书。

一次,一个三年级的男生,趁着大哥没注意,将一本在看的《鸡毛信》藏进书包,蹑手蹑脚地走下台阶,想偷偷溜走,被大哥发现提溜了回来。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即使这样,也时有丢画书的事情发生。我们想来想去,也没想出应对的好办法。交押金吧?一本需要一毛多,多的需要两毛多,学生们大都没有这么多钱,再说一收押金看画书的就少了,挣的钱也就少了。最后我们想了个课本抵押的好办法,还真管用,从那以后再也没发生丢画书的事。

赁画书,最担心的就是下雨刮大风。雨会借着风往屋檐里潲,画书就没法摆放,小读者们也不会冒雨光顾。即使不下雨光刮风,画书也会被掀得像女人蓬乱的头发,按下这个,起来那个。后来,我们索性找来两根木棍压在上面,风小还可以,风一大,木棍也跟着趁机捣乱,躺在画书上撒欢,骨碌来骨碌去地来回翻滚。

大哥家住得近,每天收工后,我们就将画书一本一本工工整整地摞在一起,放在大哥推来的二叔家仅有的一辆自行车上,打道回府。大哥推车,我扶着,到家后,搁放在二叔家的一张小板凳上。那时,小县城很少见到楼房,基本全是高低不一、错落有致的平房。家庭条件好点的,屋内地面铺层砖,差点的就是大地的本色,不像现在这么讲究,地毯、木地板、瓷砖都有。墙皮也不像现在是水泥抹的,用的大都是白灰麻瓤或白灰麦秸。二叔家是土地,满屋的潮湿味,灰白墙的下端有地方秃噜了皮,露出泥土和麦秸。画书放在地上,一返潮就容易霉烂,所以,这个小凳子就成了专门留着放画书的地方。

有一次,天降大雨,跟用盆子倒似的一连下了五六个小时,道路上到处积满了水。我担心画书被淹,课间急急忙忙蹚着水跑到二叔家。院内灌了足足一拃深的水,屋里的水也没过脚面,二叔全家正端着铁簸箕、盆子往外排水。我见盛画书的箱子安然无恙地稳坐在凳子上,悬着的心才落了地。回到学校晚了点,为此,还挨了老师批评。

赁一本画书只挣2分、5分钱,但日积月累,也会集腋成裘。除了偶尔渴得实在难受,会买一两瓶汽水或最便宜的冰棍,我们把赚到的钱全部投入进去买新画书。就这样,我们的摊位越铺越大,在小县城赁画书的行当里遥遥领先,其他学校的学生放学后也会慕名而来。多的时候有二十几个学生,座位不得不加一排,排成两排或三排。不过也有运气不好的时候,下雨天和冬天,来赁画书的人就特别少。不过好在后来有为数不多的高年级学生和大人也来赁画书,再加上我们推出交押金可以带回家的业务,影响还算不大。

经过一段的实践,我们发现赁画书也有窍门,谁的摊位连载画书多,就吸引的人多,熟客也多。这就跟现在看电视连续剧一样,越看越上瘾,比如《三国演义》《西游记》《杨家将》等,当时我们没少买类似的画书。许多人都是租了一整套来看,在当时,很多人知道四大名著就是从画书开始的。

赁画书,给我带来了快乐,带来了成长,也有了结识同伴的机会;也让我也学会了如何在逆境中谋生存,如何遇到问题积极寻找应对解决的办法。从中,我收获了资源、增长了知识、增进了兄弟感情,也留下了一生中美好的记忆。

后来升入初中,我们的学习渐渐紧张起来,就停止了画书的租赁。我和大哥商量,二人一致同意,平分了所有赚到的钱,接近三百本画书也一分为二。我专门找了个木头箱子,小心翼翼地把画书藏在里面,外面上了一把锁,把美好的记忆锁了起来。赁画书,成为我心中永远的回忆。

(本版图片由刘国瑞提供)

2023-05-30 2 2 聊城晚报 content_32211.html 1 赁画书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