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摆脱节后综合征
本报记者 鞠圣娇
春节即将来临,人们从忙碌的工作中解脱出来,很多人在走亲访友的同时大吃大喝、熬夜娱乐,沉醉其中。但假期过后,当再次投入工作时,很多人可能会感到没精神、工作效率低,莫名恶心、食欲差等,这其实是“节后综合征”的表现。如何才能不被“节后综合征”困扰?1月25日,记者采访了聊城市心理健康服务中心的心理咨询师张晓嵩。
“‘节后综合征’是对长假之后,人们在恢复正常生活的前两三天内出现的各种生理、心理反应的总称。”张晓嵩说,节后综合征会让人感觉厌倦,还会出现失眠、无精打采、恶心、胃口差等生理反应和焦虑、恐惧、抑郁等心理反应。“节后综合征和假期中的不良生活习惯关系密切。”张晓嵩说,放假后本应好好休息,结果人们却熬夜、聚会,有些人的假期生活甚至比上班时更累、更忙,自然会在回归正常生活后,感到疲倦、无精打采。当假期快要结束时,有人会因为想到上班后会遇到的烦心事,害怕不能像假期一样自由而感到焦虑和无聊,还有的人因为离开老家、远离亲人而感到悲伤和惆怅。
那么,我们该如何应对“节后综合征”?张晓嵩给出了建议。
第一,弄清楚什么是真正的休息和放松。假期里,和朋友们大吃大喝、无节制地游玩不是真正的放松,这些只会让我们在放纵之后感觉更累。“真正的休息,是要让大脑和身体进入放松、平静的状态,而不是极度兴奋的状态。”张晓嵩说,可以通过读书、听音乐、锻炼、冥想、瑜伽,或做一顿自己喜欢吃的饭菜,来放松自己。
第二,合理安排假期出行规划。有人喜欢在假期出去旅游,但却不做任何规划、不制定备选方案。但假期出行易遇各种突发状况,若没有备选方案,遇到突发情况时,难免手忙脚乱,这样不仅会影响出游心情,还可能影响假期后的工作。
第三,按时休息,好好睡觉。张晓嵩发现,很多人假期熬夜、赖床,打破了身体原有的节奏。这样下去,恢复工作状态时,身体自然很难适应,因此假期更要保持良好的睡眠习惯,睡眠时间要保证在7—8个小时。
第四,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很多人因为假期睡懒觉或聚会,忘记按时吃饭。或者,会食用高油高盐的食物。这样的食物虽然能让人一饱口福,但也会让人发胖、便秘、起痘,也会让人产生急躁、烦闷的情绪。
第五,尝试独处。平时,我们需要与他人交往,倾听他人的需求、抱怨,这让我们的大脑处在疲劳的状态中。放假就是一个放松的机会,我们可以尝试着独处一会儿,暂时把他人的声音排除在外,通过看书、听音乐或锻炼等方式,达到恢复精力、调节情绪的目的。
如果假期确实休息不过来,上班后该怎么办呢?张晓嵩提醒市民,我们可以先从简单的、不需要耗费很多心力的事情开始处理,这有利于我们慢慢找到放假前的工作状态,而且完成工作的成就感也会让我们远离焦虑、郁闷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