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WB01版:头版
放大+  缩小-   默认o

59岁的他坚持无偿献血23年

每天慢跑健身 期待帮助更多人

正在接受采访的姜宜新。陈桂芹 摄

本报记者 陈桂芹

本报通讯员 王垂波

做一件好事很简单,一直做好事却很难。无偿献血,挽救他人生命,今年59岁的姜宜新已将这件事坚持了23年。爱好体育运动的他每天坚持慢跑,希望把身体锻炼得壮壮的,多献血,能够帮助更多人。6月14日,记者对姜宜新进行了采访。

23年·35次·14000ml

“2023年2月25日,全血400ml。”这是姜宜新的电子无偿献血证上的最新一次献血记录。不断向前翻,可以看到姜宜新和无偿献血的“缘分”始于2000年。

当时,看到新闻上说“聊城血库告急,很多患者等着用血”,姜宜新决定献血救人。2000年9月3日,从未献过血的姜宜新打听到献血点在东昌湖边,立即赶了过去。“我一次献了200ml血,献血后没有感到任何异常。能以这种方式帮助他人,感觉挺开心。”姜宜新至今清晰地记得自己第一次无偿献血时的情景。

从那以后,姜宜新领了一张又一张献血证。纸质献血证改为电子献血证之后,在手机上可以非常方便地查询献血记录。每次400ml,少则一年一次,多则一年两次,就像定时打卡一样,每年无偿献血成了姜宜新的习惯。即使在疫情期间,他也从未中断过。

23年,献血35次,总量14000ml。2008—2009年度,获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铜奖;2012—2013年度,获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银奖;2014—2015年度,获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姜宜新一直坚守初心,他坚信,通过无偿献血护佑生命是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如今,收到自己“血液检验合格,用于临床”的信息时,他的内心依然非常激动。

党员·“服务明星”·热心肠

随着对无偿献血知识有了越来越多的了解,慢慢地,姜宜新成了无偿献血义务宣传员。姜宜新是中国农业银行聊城兴华东路支行的客户经理,身边的好几位同事在他的影响下,加入到无偿献血者的行列。

年轻时的姜宜新热衷于运动,最喜欢的是打篮球。最近四五年不打篮球了,他将运动方式改为更适合自己现在年龄的慢跑。每天早晨6点开始,坚持慢跑两三公里,成了姜宜新的习惯。

“作为普通群众,我们大事做不了,无偿献血是一种回馈社会的很好的方式。”对于有着快30年党龄的姜宜新来说,帮助他人、回馈社会是他一直不变的初心。

“他是我们单位的‘服务明星’!客户有需求,提供专业服务的是他;晚上加班为农户建档、周末放弃休息时间下村为农户发放贷款的是他。他勇于担当、任劳任怨,为青年员工树立了榜样。”中国农业银行聊城兴华东路支行行长孙昊说。

银行客户经理的工作十分烦琐,每天需要面对很多客户,解决客户各种各样的问题。姜宜新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用良好的职业素养和贴心、温情的服务面对每一位客户。很多老顾客来办业务,还未进银行门就举手和他打招呼;老人想换零钱、不会操作手机上的软件,首先想到的就是求助他。

姜宜新将一腔热血,给了来办业务的客户,给了需要血液的患者,给了生活中遇到的需要帮助的陌生人。去年冬天,姜宜新去济南看望在那儿工作的孩子。一天早晨遛弯时,他看到有人落水,毫不犹豫地跳入水中,与附近的群众合力将落水者救上岸。在他看来,这是救人,无偿献血也是。

2023-06-15 每天慢跑健身 期待帮助更多人 2 2 聊城晚报 content_33933.html 1 59岁的他坚持无偿献血23年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