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龄大了,看不清东西很正常?
专家提醒:这几种情况是病
□ 鞠圣娇
“既眼花,又近视,看不清东西,太不方便了。”“最近眼睛有点酸、有点胀,看东西感觉雾蒙蒙的。”“大夫,我怎么感觉眼前的东西都变形了。”……在聊城市第三人民医院眼科主任陆诗林的门诊,经常有年龄比较大的患者向他诉说自己的不适。
随着年龄的增长,眼睛也会衰老,出现视物模糊情况,即我们所说的老花眼。“并不是所有的眼部视物模糊都是老花眼,还有可能是其他疾病,需要引起重视。”6月13日,陆诗林接受采访时说。
配老花镜要因人而异
老花眼是眼睛的正常退化现象,是每个人到了一定年龄都必然面对的状态,很多人四五十岁时看近处的物体就需要佩戴老花镜。老花眼的产生是因为眼睛的各结构机能下降,向近距离调焦的能力衰退。眼睛功能衰退后是无法自行恢复的,所以老花眼不会自行好转或消失,但也不会导致失明。
为方便生活,很多人会选择佩戴老花镜,但有的人图省事,简单试戴一下感觉合适就买了,甚至在路边随便买一副。“其实,和近视镜一样,购买老花镜应该先验光,选择合适的眼镜才能达到矫正视力的目的。”陆诗林说,双眼可能远视度数、瞳距不同,验光可以量“眼”配镜,还能检查出是否存在散光现象。如果盲目选择不合适的眼镜,戴上之后眼睛可能会有酸胀感,导致视力疲劳。如果原本就是近视眼,出现老花眼情况后,就更应该到医院验光配镜了。
看不清,要警惕这些疾病
今年4月,陆诗林带领团队为一名109岁的白内障患者做了手术,老人的右眼视力恢复了正常。“老人是这一两年才逐渐看不清楚的,但她跟家人觉得这是年龄原因造成的,没有积极治疗。”陆诗林表示,这种情况在临床上并不少见,患者最终延误了治疗。
陆诗林介绍,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是常见的老年性眼病。随着年龄的增长,晶状体逐渐老化而变得浑浊,会导致视力模糊、无痛性视力下降,还可能会出现暂时性近视。手术摘除晶状体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方式。过去人们认为要“熟了”才能做手术,但等待手术的过程中可能出现许多并发症,例如青光眼。青光眼是指眼压引起的视神经受损,如果不及时治疗,视野会完全丧失甚至失明。而且,青光眼不能治愈,早期诊治可以避免视功能丧失。
除此之外,老年人还有可能因为老年性黄斑病变、飞蚊症、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导致视力模糊,起初不痛不痒,不易引起重视。陆诗林提醒市民,如果眼睛不适,要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