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  缩小-   默认o

聊城大学文学院教授刘广涛——

“张炜的作品是文学爱好者 不可错过的精神财富”

张炜题词

张炜在经典作品朗诵会上致辞

张炜(左一)在尚书房为读者签名

张炜经典作品朗诵

张炜(前排右四)和读者合影

6月18日,刘广涛(左一)参加“AI时代,文学何为?”张炜文学对谈会

本报记者 马永伟 刘亚杰

“早在1993年,我在山东师范大学读硕士研究生的时候,就参加过学校举办的‘张炜文学周’活动,那是初次见到作家张炜并接触到他的作品,至今仍然记忆犹新。”6月17日,聊城大学文学院教授刘广涛向记者讲述了他和张炜的第一次相遇。第二年,刘广涛把自己的硕士论文题目确定为《张炜小说创作“境界”论》,这也是国内第一篇关于张炜文学研究的硕士论文。

刘广涛说,在张炜所有的作品中,令他印象最深刻的是长篇小说《古船》,这部厚重的作品堪称五四运动以来中国长篇小说中的杰作之一。

“它出现在1986年的中国文坛,就其影响力而言,1986年亦可称之为‘古船年’。”在刘广涛看来,相对于周立波的《暴风骤雨》和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张炜的《古船》提供了新的历史资料和文学真实,以及新的观察视角和叙事策略。《古船》深刻的思想、塑造的典型人物形象以及丰富的象征内蕴,使这部作品具有不可忽略的文学史意义。

《你在高原》是张炜多部长篇作品的整体呈现,曾获得“茅盾文学奖”。刘广涛认为,《你在高原》体量之大,反映了张炜创作生命力的坚韧与博大。相对于新中国成立初期小说家的“一本书主义”,张炜的小说创作彰显出作家积累的丰厚和“百科全书式”文学创作的某种积极探索。

“在山东籍作家中,莫言和张炜皆以其创作实力,赢得举世瞩目。”在谈到莫言和张炜时,刘广涛打了一个比方,他说,他们就像“两座山”,各有高度和名气,它们看似不同,其实作为山,它们自有对话和沟通;山和山之间的理解和尊重,甚或超出众人对大山的理解。

“张炜的作品干干净净,给人以理想主义的光芒;另一方面,他对现实污浊事物的抗争与鞭挞,又令人想起鲁迅先生。张炜对民族苦难的关注和未来发展的忧思,崇高而神圣。物质化世俗化时代,阅读张炜或许属于小众——有这样的读者群存在,正是理想主义者的安慰和某种精神品格的坚守。”刘广涛在谈到张炜作品对其教学和人生的影响时表示。

“散文《融入野地》、短篇小说《一潭清水》也是非常好的作品。”刘广涛表示,当代读者阅读精力有限,只能有选择地读书,“张炜是一位有格局、有情怀、有情趣的大作家,他的作品是文学爱好者不可错过的精神财富,建议大家多读一读。”

(本版照片由马永伟、马新涛、刘亚杰拍摄)

2023-06-19 聊城大学文学院教授刘广涛—— 2 2 聊城晚报 content_33980.html 1 “张炜的作品是文学爱好者 不可错过的精神财富”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