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骑警赴济捐献造血干细胞
文/图 本报记者 赵艳君
6月19日,捐献造血干细胞4天后,赵建锐感觉身体已恢复正常,准备早日返回工作岗位。
90后赵建锐,是聊城市公安局交巡警支队冠县大队铁骑队员。2018年,在一次无偿献血活动中,他得知捐献造血干细胞是救治血液病患者的有效途径。随后,怀揣救人的善意,他加入了中华骨髓库,成为一名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
2023年4月的一天,冠县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突然联系赵建锐,告知他,外地有一名血液病患者与他初配成功。“我捐献造血干细胞入库血样5年了,听到配型成功的消息,非常惊喜。只要能救人,我愿意继续捐献。”赵建锐说,造血干细胞在近亲属之间的匹配率是1/4左右,没有血缘关系的人之间,匹配率是万分之一至几十万分之一。“素昧平生的两个人,以这种特殊的方式‘血脉相连’,本身就是难得的缘分,这也是世间最美好的相遇。”
从得知配型成功的那天起,赵建锐就更加注重锻炼身体,戒烟戒酒,清淡饮食,随时准备为那位陌生人捐献“骨髓”。“家人虽然最初有点担心,但经查阅资料,并听医护人员详细讲解有关知识之后,都打消了顾虑,非常理解、支持我,更为我感到骄傲。”赵建锐说,家人的支持,是他奔赴这场“生命之约”的巨大动力。
5月下旬,一封省外来信,被转交到赵建锐手里。写信人自称“幸运的骨髓移植受者”,在信中,他(她)说,最初得知病情时,自己一度非常绝望和无助,直到遇到赵建锐,得知他愿意捐献造血干细胞时,“重获希望和生活下去的勇气”。
经过严格的高分辨配型、体检等程序后,赵建锐6月9日入住山东省千佛山医院,进行捐献前期的准备工作。6月14日9时许,赵建锐躺在病床上,伴随着血细胞分离机轻微的轰鸣声,很快,造血干细胞悬浮液一点点地汇集到采集袋中。这意味着,赵建锐成为山东省第1286例、聊城市第40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同时,他也是今年聊城首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经过5个多小时的采集,赵建锐成功为那位血液病患者捐献了277毫升的造血干细胞悬浮液,为对方点燃了生的希望。14时许,医护人员第一时间带着它,赶往患者所在的城市。18时许,好消息传来——赵建锐捐献的造血干细胞悬浮液的数量和质量均符合要求,很快将被注射进患者体内。
就在赵建锐采集造血干细胞的当天,受聊城市副市长、市公安局局长李强的委托,市交巡警支队支队长吕克军,带领副支队长荣健、支队公共关系大队政委刘涛等人,一同赶赴济南对其进行慰问,并专程带去一对可爱的“交警小熊”及慰问金。刘涛说,听说赵建锐的善行义举后,同事们都为身边有这样一位大爱无私的战友感到无比骄傲,为战友的这种奉献精神感到自豪。
“近年来,聊城交警致力于打造‘温暖型警队’,我们希望赵建锐的善举被发现、被看见、被熟知。接下来,我们将动员全体公安交警向这位战友学习,激励更多的人主动参与爱心活动,让这种大爱无疆的奉献精神薪火相传。”吕克军说,他们也委托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向那名陌生患者转交一对“交警小熊”,祝福他(她)早日康复,拥抱更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