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党员王洪清的别样晚年
文/图 本报记者 张承斌
6月28日上午9点,家住市城区昌润路与振兴路交叉路口附近红盾小区的老党员王洪清和往常一样,来到书房读《聊城日报》和《聊城晚报》。
虽然已经82岁高龄,王洪清却每天坚持读报3个小时。他还坚持在小区义务办“黑板报”多年,向居民宣传党的方针政策。
作为一名有着61年党龄的老党员,王洪清有一副热心肠,喜欢“管闲事儿”,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传递着正能量。
爱学习的他
王洪清出生于1941年,虽已步入耄耋之年,但精神饱满、积极乐观。
“我最喜欢看报纸,已经看了30多年《聊城日报》和10多年的《聊城晚报》了,以前在单位看,退休后我自己订了一份在家看。咱们的报纸办得很好,信息很全面。”王洪清翻着报纸,和记者聊起他的兴趣爱好。
每次看报,遇到喜欢的文章,王洪清都要认真做笔记,将文章标题和内容非常工整地写下来,并把一些经典语句背诵下来。王洪清还有做剪报的习惯,他的书桌上码着厚厚的一摞剪报,随手翻开一页,就能看到很多文字被红笔标注着。老人说,对于文章里的精华部分,他都会标注并背诵。
从2017年开始,王洪清坚持在小区办“黑板报”,用毛笔将党的重大方针政策写在红纸上,再张贴到小区的宣传栏里,将党的“好声音”传到小区每个角落。平时和老朋友聊天,王洪清也主动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做好党的政策宣传员。
“我家祖孙三代19人,有9名党员。我作为一家之长和一名老党员,更应该以身作则,带好头、引好路。”王洪清说。
爱“管闲事儿”的他
王洪清还有个“老毛病”,那就是爱“管闲事儿”。
有一次,王洪清在街头看到一名女子正训斥一个小学生模样的男孩,忙上前了解情况。原来,该女子的电动自行车被男孩不小心撞倒了,她非常生气。看到男孩被训斥得面红耳赤,都要哭出来了,王洪清赶紧上前进行劝解,并掏出一些钱让该女子去修车子。最终,该女子接过钱离开了,王洪清又嘱咐男孩以后走路要小心点儿。
还有一次,王洪清去超市买菜,碰到一名收银员和顾客产生纠纷,他赶紧上前劝阻,让双方都冷静下来。待顾客离开后,王洪清询问了具体情况,得知是因为顾客嫌收银员服务态度不好而发生了争执。他对收银员说:“对顾客服务态度好是应该的,和气生财嘛。你这样和顾客争吵,对超市没有任何好处。以后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收银员听后不好意思地握着他的手说:“大爷,您说得对,我太冲动了,以后不这样了。”
爱写感谢信的他
“贵行的热情服务给了我们老年人温暖,感谢你们培养出这么优秀的员工……”采访中,记者在王洪清书桌上看到这样一封感谢信。这封信是王洪清专门为城区某银行网点写的,原因是他每次去该网点办理业务,营业员都热情地接待他,让他非常感动。
爱写感谢信,是王洪清的又一个习惯。退休20多年来,他写过很多感谢信:去医院看病,对医生的诊疗水平和护士的服务都很满意,他回到家就给医院写了一封信表示感谢;疫情防控期间,他和老伴儿外出买菜不方便,一家超市的工作人员不顾天气严寒和感染风险,每天定时给他送来蔬菜,他就给超市写了一封信表达感激之情……
“写一封感谢信花不了多长时间,但小信件能起到大作用。对单位来说,是一种信任和荣誉;对个人来说,是一种褒奖和鼓励;对社会来说,是一种影响和引导。”王洪清说,这是他坚持写感谢信的初衷。
2017年,被聊城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机关委员会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18年,被聊城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党组授予“文明创建工作先进个人”荣誉称号;2021年,被聊城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机关委员会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一个个荣誉称号,正是对王洪清这名老党员无私奉献精神的褒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