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市人民医院援外医师车小双、张云华——
太平洋岛国的“中国超人”
本报记者 鞠圣娇
作为一名聊城人,到距离家乡几千公里之外的太平洋岛国当医生,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有点累,但很值得!”这是聊城两名援外医师车小双、张云华给出的答案。
2022年12月,聊城市人民医院CT室副主任医师车小双、超声科副主任医师张云华作为第二批中国援基里巴斯医疗队队员,到距离中国约4000公里的基里巴斯开展为期一年的医疗援助工作。如今,半年时间过去了,他们在基里巴斯生活、工作得怎么样?6月20日,记者对他们进行了采访。
“这里的生活和想象中不同”
2022年12月22日,第二批中国援基里巴斯医疗队队员带着家人的嘱托和国家的重托,远渡重洋去基里巴斯的首都塔拉瓦。途中,他们陆续感染了新冠病毒,但克服了身体的各种不适,辗转4天后顺利抵达。
医疗队队员到达的第一站是隔离酒店。在前往酒店的路上,他们就感受到了基里巴斯生活条件的艰苦。“这里的生活和想象中不同。当得知走的这条公路是这个国家唯一的一条公路时,我们很震惊。路两旁是当地人用来居住的草屋和板房,很多人光着脚。孩子们看到汽车,都很好奇。”车小双说,这条路是他们到超市采购物资、外出义诊的必经之路,经常堵车,汽车提不了速,有时连60km/h都保证不了。此外,基里巴斯停电、断网是家常便饭。
基里巴斯大部分陆地被珊瑚沙层覆盖,仅能生长椰子、香蕉、面包果等少数作物,其他蔬菜、水果需要依靠进口,价格较贵。该国渔业资源丰富,所以一些鱼类的价格相较咱们国内来说非常便宜。车小双坦言:“这半年快吃够鱼了,回国后要多吃黄瓜。”
由于缺少蔬菜,饮食结构单一,当地人身体较胖,大多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在我国已经不常见的结核病、脓肿也是这里的常见疾病。
“我们代表的不仅是自己”
车小双和张云华工作的地方是汤格鲁中央医院,这是当地级别最高的医院。尽管他们出发前对基里巴斯的医疗情况有了初步了解,但现实还是给他们带来了强烈的思想冲击。
基里巴斯仅有一台刚安装好的多排螺旋CT,但当地没有医生会阅片。在酒店隔离期间,作为一名CT诊断医师,车小双应邀为一名患者会诊。他查看了CT图像,阅片后判断是典型的肝细胞性肝癌。但这是一个月之前的CT图像,后来患者的病情有了进一步发展,去了印度就医,可惜为时已晚。
正式工作后,车小双发现这台CT存在图像参数不正确、扫描序列不全、无法一次性扫描多部位等诸多问题,所以他还需要承担CT技师的工作。作为“开拓者”,他的技术水平在一段时间内将决定基里巴斯CT检查和报告的质量。当地人把CT看得比较重要,只有高级医师遇到重大疾病、疑难杂症时才会安排CT检查,而车小双的阅片结果是诊断疾病的最后一关。起初,有人对车小双的能力持质疑态度,他一步一个脚印证明自己,逐步让CT检查走上了正轨,并尽量把报告写得详细一些,为当地临床医师提供参考。
张云华是一名B超医师,亚专业是孕产B超。汤格鲁中央医院的B超室没有细分专业,医师使用的机器也是床旁B超,清晰度较差。“这里的B超医师习惯于只描述眼前看到的,基本上不对看到的内容进行判断,不联系临床,不给出诊断。”张云华说,但她按照国内的习惯,在每一份B超报告单后面都写清物理诊断和病理诊断,比如肝部肿块,她会写清楚肿块的大小、考虑是什么疾病,以方便临床医师诊断。
“我们代表的不仅是自己,还代表中国医生的形象。”车小双、张云华秉持着这样的理念,在工作中全力以赴。
“病毒没有国界,疫病不分种族”
车小双、张云华的到来,让当地原来无法确诊的疾病有了“名字”,如脑肿瘤、中耳炎、炎性肠病、恶性肿瘤等,一部分患者还获得了到海外就诊的机会。但这里仍有很多患者因为缺医少药未能得到及时救治,还有部分患者由于观念问题拖到最后才来就诊。
当地大多数民众说的是基里巴斯语,为方便医疗队队员了解患者的病情,汤格鲁中央医院安排该院的专业医生给他们当翻译,同时跟他们学习医疗知识。车小双、张云华将自己掌握的知识、经验倾囊相授。
由于医术高超、工作耐心细致,车小双、张云华赢得了汤格鲁中央医院医师们的信赖,也收获了友情。有些医师会主动找他们交流、探讨病情,有的还拿出之前的报告跟他们探讨,他们总是耐心地答疑解惑。短短的半年时间,张云华完成超声检查3000余例、教学培训近200人次;车小双填补了该国在CT影像诊断方面的技术空白,为660余例患者进行了扫描,完成了1100余部位检查报告的书写。有些患者称他们为“中国超人”,就诊时点名找他们做检查。
前不久,他们还到北塔拉瓦岛为群众义诊,向当地诊所捐赠了口服抗生素、药膏、电子血压计等药物和医疗器材,并为群众测量血压、血糖,进行心电图检查、伤口清创换药、心肺听诊,被当地主流媒体《新星报》誉为“太平洋岛上的健康守护者”。
“病毒没有国界,疫病不分种族。无论在哪,我们都是在同疾病打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车小双说,接下来的半年,他和张云华将继续努力工作,在太平洋岛国展示中国医师风采,以实际行动践行“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援外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