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身、齐家、胸怀天下,聊城人陈宗妫——
廉洁知朝野 德行传百年
本报记者 颜莉
“古树高低屋,斜阳远近山。林梢烟似带,村外水如环。”在东阿县鱼山镇有一座依曲山、傍黄河的原生态小村落——青苔铺村。滔滔黄河水滋养着这片人杰地灵之地,催生出代代英豪,清朝财政大臣陈宗妫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陈宗妫,原名建中,字麓宾,咸丰四年(1854年)出生在青苔铺村一个农民家庭。陈宗妫幼时家境贫寒,为了供他读书,家里卖掉了仅有的一片杨树林。他聪明好学,光绪六年(1880年)考中进士步入仕途,历任户部主事、广东司郎中、度支部左丞等职,曾协同户部尚书翁同龢执掌全国财政。
“算起来,陈宗妫是我的老爷爷辈。光绪年间,他是朝廷里的二品大员,为官清廉,心系家乡,用节省的俸禄给村里建了一所小学,现在仍在使用。”青苔铺村党支部书记陈瑞丙站在一栋有着厚重历史气息的二层小楼前告诉记者。
这栋砖石结构的鲁西民居是陈宗妫的故居,前面还有五间平房,目前独成一院。2014年,陈宗妫故居被列入聊城市文物保护单位;2015年5月,被列入山东省“乡村记忆”工程文化遗产单位。
“天下财政在陈部郎一人胸中”
陈宗妫“品端、学正、心细、才长”,深受翁同龢、张之洞等人的赏识,被翁同龢“倚若左右手”。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占北京,慈禧太后率幕僚西逃长安。陈宗妫冒死留守北京,在枪林炮火中镇定如常。他的朋友李步沆曾在《送陈农部宗妫赴长安诗》序中记述:“农部在松树胡同原寓,安处如恒,昕夕过从,谈笑无异平日,非志贞于素,焉能如是。其不去可及也,其从容不可及也。”陈宗妫在乱局下能够如此从容,说明他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
同年11月,陈宗妫奉诏赴长安。当时,慈禧太后和大臣们正为找不到赋税及财政征收手册集作难。陈宗妫到来后,立即奉上急需的档案材料,并对所提问题对答如流。大学士张之洞赞叹:“天下财政在陈部郎一人胸中。”
次年9月,陈宗妫随慈禧太后回到北京,经河南巡抚于荫霖保荐,职位擢升。后来,他被委派调查南方几省财政,在上海开办国家银行,先后被清政府封为资政大夫、特授度支部左丞、光绪皇陵监修官、大清银行监理官、上海户部银行总办等职,极受倚重。
陈宗妫性情耿介、才识卓著,对于关系国计民生的经济收支计划,能从大局出发,统筹考虑,“利弊所关,犯颜抗争,词不尽不止”。
清廉之声 朝野皆知
清朝末年有一句俗语:“十个官员九个贪,还有一个不当班。”当时外辱频至,国事日废,王公贵族却依旧贪赃枉法、奢侈荒靡。陈宗妫心情十分沉痛,常说:“不患国之不富不强,患人之不廉不耻。”
民国《东阿县志》记载,陈宗妫“居官廉介自持……清廉之声,朝野皆知”。据说,他每年都让家人给他做两双布底鞋捎去,不忘过去生活的艰难。虽然陈宗妫长期管理财政,经手银两无数,但始终两袖清风、一尘不染。别人送的冰炭敬,一概被他拒收,创办银行期间应得的车马费,他也拒领。陈宗妫奉命核查各省大清银行账目时,各省官吏为保官运亨通,纷纷赠送金银珠宝,均被他拒绝。
掌故大家徐一士在《亦佳庐小品》一书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旗人那桐做过总理衙门大臣,以贪黩著名,但那桐对陈宗妫非常敬服。两人一起监修某项工程时,那桐照常贪污克扣,陈宗妫却丝毫不受。
约束家人 德被梓里
陈宗妫晚年时,国体变更,他“遂挂冠归里”。
陈家在青苔铺村是一个大家族,人口最多时达84人,四世同堂,相处和睦。在乡亲眼里,陈家丝毫没有官宦家庭的显赫和霸气,反而守本分、亲邻里,这与陈宗妫严格约束家人有关。
据传,陈宗妫的一个侄子曾进京找他要钱准备买几亩地。他问侄子:“你现在每天吃几顿饭?”侄子回答:“吃三顿饭。”他笑着说:“有三顿饭就行啦!还买地干啥?你还准备吃四顿吗?”陈宗妫分文没给,就把侄子打发回家了。
陈宗妫生活俭朴,却用节省的俸禄为家乡修建了一座小学,历经百年依然可用。他还为曲山寺院种植了千棵松树,郁郁苍苍,一时成为胜景,只是时过境迁,这些松树仅剩几十株。辛亥革命后,他将数万元积蓄捐赠给国家财政学堂。不仅如此,陈宗妫还时常告诉家人,要周济乡邻、怜悯穷人。他让家人在自家柴草垛旁边,常年放着三把齿耙,乡邻没柴烧了,可以随便取用,这在家乡传为美谈。
1922年,陈宗妫去世,葬于青苔铺村西的陈氏家族墓。据当地村民说,陈宗妫没给子孙留下什么财产,只留下三屋子书。1976年,村民意外打开了陈宗妫的坟墓,墓葬简陋,没有值钱的陪葬品。抗日战争时期,陈宗妫的子孙后代中,有不少人参加了革命。
陈宗妫诗、书、画造诣颇深。在陈宗妫墓东北约10米处,有一通长方形的石碑,碑阴文字为陈宗妫亲自撰写,记述了其祖父陈圣集的生平,对研究陈氏家族的发展历史,以及陈宗妫的书法艺术,具有重要价值。
“卅载忧劳退食余,金朝稳梦入华胥。名山召我将行矣,薄宦羁人何去诸。遍地情怀同野马,还乡况味问河鱼。官无长物身粗健,缓步懒骑湖上驴。”这首《辞归故里》是陈宗妫辞官回乡时所作。终其一生淡泊名利、清廉正直,陈宗妫无憾于过去,无愧于自己。
古村无言千年咏,精神不语万古声。修身、齐家、胸怀天下的陈宗妫活成了典范,其光辉形象在历史长河中留下璀璨的印记,为后人树立起一座广为传颂的精神丰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