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WB02版:记录
放大+  缩小-   默认o

我们的好老师柏庆禹

柏庆禹老师

□ 李友渔

2020年9月4日,86岁高龄的山东省特级语文教师、聊城一中柏庆禹老师与世长辞。多年来,柏老师的音容笑貌,他对我们的谆谆教诲,一直珍藏在我记忆深处。值此他去世三周年,以及教师节到来之际,写点文字,以表怀念。

我是聊城一中1979年文科插班生,柏老师任班主任。尽管只有短短4个多月的学习时间,但正是在他的启迪和教诲下,我才解决了文化偏科、屡试不中、自信心不足的问题,并迈出了改变人生、走向社会最为重要的一步。饮其流者怀其源,学其成时念吾师。此后每年中秋、春节,我总是登门拜望,我们师生二人常常一聊就是一个多小时,每次见面我感觉都像时光倒流,徜徉在知识的海洋里。可以不谦虚地说,我是柏老师的得意学生之一,对老师的工作和家庭情况也比较熟悉。近期拜读了他的爱人唐忠桂老师新作《我的老伴柏庆禹》和柏老师生前撰写的《给中学生的文章评讲》文稿,对柏老师有了更深刻、更全面的认识。我不断地在想、在思、在问,像柏老师这样的人,终生执教,默默耕耘,无私奉献,用爱心、知识和智慧点亮学生的心灵,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人才,这不正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吗?不正是习近平总书记所倡导的“好老师”的典型代表吗?

柏老师是一位有理想有信念的好老师。他把忠诚党的教育事业作为自己的“无限责任”。早在济南师范,他就以董存瑞、黄继光、邱少云和苏联的保尔、卓娅等英雄人物为榜样,学习他们的精神、志向。他在苏联影片《乡村女教师》感召下,更明确了自己的理想,即坚决做瓦尔瓦拉式的教师。他不止一次提交入党申请,但由于当时党组织误认为他家庭成分有问题,让他屡受挫折。直到1985年,他才实现了多年的心愿,成为一名共产党员。他从不抱怨,而是向党交真心,诚心检查自己的不足。他曾在1965年的日记中写道:“我觉得党对我的要求是高的,而我差得很远。能够多尽点力,让我感到幸福。”

柏老师像蜡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像园丁,不辞劳苦,培育了花朵。他从教40余年,当了36年班主任,教了42年语文课,经他培养的2000多名学生已遍及祖国各地,有的还迈出国门。在工作中,他顾大局、识大体,舍小家、顾大家,淡泊名利,委曲求全,辛勤耕耘,忘我奉献。“吃饭是为了活着,活着不是为了吃饭”,是他的信条。“我是把工作当幸福的,我是在努力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是为社会贡献自己一切的。”他退休后,被学校返聘,每节课给5元报酬,他兢兢业业、快快乐乐,一干又是6年。

柏老师甘为人梯、情系育人。他说:“我是个教师,在天真地向我渴求知识的孩子面前,我不会对不起他们。40余年,由于水平限制,可能有过许多亏欠。可是就本性而言,我从未对学生巧打折扣、偷工减料,干违背诚信的事。”他当语文教师,不是仅教学生一些知识,让他们能够考上大学,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优良品德、意志品格、健康体魄等等,及早为学生铺垫人生轨迹,努力培养学生成长成才。聊城一中1998级的一名学生说:“我们说柏老师是最好的老师,而不是说柏老师是最好的语文老师。因为他教给我们的不仅是语文知识,而是一个孩子要长大成人的全部。”作为一名班主任,负责的工作会比较烦琐,但他从未把班主任工作当成负担,而是当作一种幸福。他带的班级班风正,学生上进心强,思想活跃,学习成绩好,他多次被评为市、校级“模范班主任”。

柏老师为人师表、严于律己。他的爱人唐忠桂老师1962年自临沂调至博平二中,距聊城一中仅有20多公里,但他5年里只去过一次(假期除外),就这一次也是唐老师晕倒在厕所里,被人发现背到屋内,领导打电话叫他去的。怕耽误学生的课,他当天就回一中了。1992年,地区对地直模范单位给予部分工资奖励,学校选派柏老师参加汇报、投票,但柏老师没有把票投给自己,而是投给了一中毕业的一名学生——他说不能和学生争——结果因一票之差丢掉一级工资。他经常和同学们同吃同劳动,不搞特殊;他对生活无所求,穿戴简朴、吃饭简单,从不在生活上费心思、花时间。他对学校给自己的荣誉也很淡然,有就有,没有也从不计较,但对学生家长的褒奖很看重。如学生家长送的“为人师表”等书法作品不让挂在家中而是珍藏起来,有的家长送的礼品偏贵重,他会再给送回去。

柏老师在聊城没有亲戚,学生就是他最诚挚的朋友,是他的财富、他的骄傲。每逢春节,学生往他家拜望的总是络绎不绝。学生们之所以把他认作好老师、好朋友和贴心人,是因为在人生旅途中,他曾经为他们铺过砖、垫过石,扫除过障碍,在学生们的心中种植了希望之树。

柏老师被学生称为“一位真实的良师益友”。有个学生这样描写他:“当你沉闷和无奈时,柏老师会给你撑起一方晴空,让你沐浴生命的阳光,感受生活的乐趣。当你躁动和不安时,柏老师会用循循善诱的言语,抚慰你青春之风掀起的沟壑。”柏老师60岁生日,36位学生自发为他祝寿;学生们自发地为他举办从教40周年纪念会,当时有近300名学生专门前来祝贺。

柏老师更是一位学识渊博的好老师。他文化底蕴深厚,自幼天资聪颖,勤奋好学。17岁考入济南师范,20岁选送山东师范学院(现山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曾参加山东知名作家王希坚大明湖茶社座谈会。学生时期,院刊编辑部便聘他为副刊编辑。他深厚的文化素养,广博的知识,为当好一名老师奠定了基础。

柏老师积极探索语文教育教学方法,不断提升教书育人本领。在中学语文教学领域,最薄弱的是议论文教学。恢复高考后,他率先钻研议论文阅读,进而指导学生议论文写作,逐渐摸索出自己的教学路子,并在报刊上发表了《记叙、描写、说明和议论文的语言特点》和《再论记叙、描写、说明和议论文的语言特点》,编写了《议论文选读》一书。在古代诗词教学方面,他从20世纪80年代初便尝试“散译”的方法,即用散文的方式来翻译古诗词,补上教参的空白,使学生易记、易懂。他写的《散文再议》被苏鲁豫皖中学语文研讨会、语文出版社《高中阅读指导》编辑部、新雷出版社《阅读通讯》编辑部评为第四届优秀学术论文。在现代汉语语法教学方面,他根据中学生实际,自编讲义,简明实用,指导效果显著。为了调动学生写作文的积极性,只要他认为写得好的作文,都让学生工整誊写,保留下来的多达200多篇。他把这些作文寄给《学语文》《未来作家》《语文周报》《读写训练》等刊物,报刊采用后学生获得稿费,有的还获得奖项,大大激发起学生写作的热情。柏老师还被这几家刊物聘为兼职编委。

柏老师在工作之余,还应邀参加聊城师范学院(现聊城大学)《鲁迅杂文词典》《特级语文教师教案选》编著工作,并被聘为兼职副教授。此外,他还在报刊上发表10余篇专业文章。

柏老师曾经说过,“无限责任,这是共产党员不可缺少的一种品质”,“路是无限的,只有无限目标的人,才有勇气看到这无限的路。没有高度的责任感,便不会有无限责任”。正是这“无限责任”,让他对党的教育事业忠诚了一辈子。由柏老师生前编著的《给中学生的文章评讲》,就是他在年近80岁时编印的,是他老人家留给下一代的宝贵财富。

柏庆禹老师是我的好老师,是同学们的好老师,是聊城一中的好老师,也是全省、全国教育战线上的好老师。我有幸遇到了柏老师这样的好老师,他在关键时候给我指明了前进方向,点亮了希望之灯,燃起了信念之光,驱散了阴霾迷茫,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他的传道、授业、解惑之恩我永远不会忘记。

柏老师虽然离我们而去了,但他那“不要小看三尺讲台,这里永远是画不圆的句号”的“无限责任”奉献精神,他那不忘初心、立德树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的执着精神,是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发扬的!我们也为遇到柏庆禹这样的好老师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

(图片由作者提供)

2023-09-01 2 2 聊城晚报 content_38109.html 1 我们的好老师柏庆禹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