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巨社区有群“热心肠”
文/图 本报通讯员 左婷婷
在东昌府区新区街道中巨社区,有这么一群人,他们聚焦小区难题,精准研判小区内隐患的位置和原因,清除安全隐患,被居民称为“热心肠”。
之前,为了满足小区居民的唱歌需求,中巨社区联合阳光社工、聊城市老年大学开设了银龄合唱团。但是最近,合唱团的电子琴有两个按键不出声了,上课没法伴奏,这让老师和学员们犯了难。
这时,社区里的“热心肠”孙希贵主动站了出来。他今年70岁,是一名有着4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也是一名退役老兵。孙希贵在部队时从事检修工作,也擅长维修小家电。退休后,他经常义务为小区邻居维修风扇、吹风机、电视等家电。
“电子琴坏了可难不倒我,我敲一敲,听一听,就能知道哪儿出了问题。”9月9日,孙希贵把电子琴抱回自己的维修工坊,万用表、螺丝刀、镊子……在孙希贵的维修工坊内,维修工具和配件一应俱全,孙希贵用得得心应手。他一手拿螺丝刀、一手拿万用表,利索地将电子琴拆开。“胶垫磨损严重,换两个胶垫装上去就好了。”孙希贵很快找到了问题所在,修好了电子琴。
“这几天,咱小区路面的花砖被几辆大车轧坏了,晚上不注意很容易摔跤,你给修修吧,老武。”9月10日,粮局家属院业主郭女士找到武清义反映。
化粪池堵了、路面坏了、绿化林生虫了,都能看到武清义奔波忙碌的身影,他的举动获得粮局家属院居民的称赞。
“我去市场上买点水泥、沙子,咱改天一块儿把路修一修。”在武清义的提议下,整个小区的“热心肠”集体行动,有的提水,有的和泥,有的用铁锹翻整破损的花砖,大家一起修好了破损的路面。像这样的集体行动,每年会有4次以上,小区的“热心肠”用实际行动为小区居民保驾护航。
中巨社区的“热心肠”把居民的事当成自己的事,他们把脉小区公共隐患,解决小区难题。他们以“发现问题+分类解决”的闭环模式,及时回应143户400多位居民关心的问题,形成了“小事不出楼栋,大事不出小区,难事不出社区”的基层治理模式,提升了居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