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WB04版:文化
放大+  缩小-   默认o

邮票里的家国情怀

——走进位于古城的邮票博物馆

文/图 本报记者 刘亚杰 马永伟

邮票是邮政机关发行、供寄递邮件贴用的邮资凭证。在特定的年代,一枚小小的邮票往往承载着万千家庭的悲欢离合。

随着时代的发展,邮票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不过,每当看到那些盖满邮戳的邮票时,总会让人心生感叹。

富含年代感的“二八大杠”、笔直的绿色邮筒、各式各样的邮票……在聊城古城红星路绮园内,有一处面积不大却颇具特色的邮票博物馆。在这里,参观者不仅可以了解世界第一枚邮票《黑便士》的来源,还能了解我国邮票的发展史,各式各样的邮票记录着往昔峥嵘岁月。

一张邮票,一段历史

9月20日,记者走进邮票博物馆,看到竖立在门口的邮筒和邮递员专用自行车,让人仿佛回到从前的岁月。博物馆内展示的多个“第一”更是让人大开眼界。

世界第一枚邮票《黑便士》于1840年在英国发行,图案是英国维多利亚女王登基时的侧面肖像。

在邮票博物馆,还可以看到中国第一套邮票——大龙邮票。1878年,清朝政府海关试办邮政,发行大龙邮票。这套邮票共3枚,主图是清朝皇室的象征——蟠龙。记者注意到,这条五爪蟠龙有云彩水浪相衬,非常漂亮。

1894年,中国邮票史上第一套纪念邮票发行,用于纪念慈禧太后六十寿辰。在清朝,皇帝、太后的生日被称为“万寿节”,因此,这套邮票也称“万寿票”。

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同年10月8日,新中国第一套纪念邮票——纪1《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发行。

进入邮票博物馆参观的游客都会发出“大开眼界”的感叹。这里,成为市民丰富文化生活、学习邮票知识的好去处。

一张邮票,一个时代

在邮票博物馆一角,一抹鲜艳的红色吸引了不少游客驻足观看。曾经的“天价邮票”《全国山河一片红》,勾起不少老人的记忆。

记者了解到,《全国山河一片红》是1968年发行的纪念邮票,邮票上的金字“全国山河一片红”十分亮眼。据了解,在1997年中国嘉德春季拍卖会上,一件《全国山河一片红》邮票四方连,以74.8万元的价格成交。

时代在变化,邮票中的内容也在不断变化。邮票博物馆不仅展示了“广播体操”特种邮票、古老的生肖邮票、孔繁森同志纪念邮票、航空航天邮票等,还展示了各式各样的邮票知识,成为集邮爱好者的打卡景点之一。

一张张邮票背后,是一个个鲜活的故事。小小邮票,方寸之间,见证历史变化,记录时代变迁。

一张邮票,一份回忆

9月20日上午,北京游客陈方贺来到邮票博物馆参观。对他来说,邮票是珍贵的回忆,有着特别的意义。“我现在还保持着写信的习惯,一张信纸、一个信封、一张邮票,代表着朋友之间最真挚的情谊。”陈方贺说。

邮票博物馆中的部分珍贵邮票是集邮爱好者捐赠的,展现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自然风貌等,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

在这个快节奏时代里,我们常常忽略了过去,而邮票则是对某段历史时期的回顾和总结,这对现在和未来有着重要的意义。

2023-09-22 ——走进位于古城的邮票博物馆 2 2 聊城晚报 content_39449.html 1 邮票里的家国情怀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