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爱传递“生命火种”
——记我市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刘新泉、赵建锐
本报记者 张目伦
2022年9月20日,茌平区卫生健康局、茌平区红十字会、茌平区信发街道和聊城市奇思福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共同举行仪式,欢送刘新泉赴山东省立医院捐献造血干细胞。
刘新泉今年33岁,是聊城市奇思福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 2019年5月加入中华骨髓库,成为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2022年8月,经过高分辨检测和全面体检,他的各项指标均符合捐献要求。当年9月15日,中华骨髓库山东分库下达《采集造血干细胞通知单》,刘新泉成为聊城市第40例、茌平区第2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在茌平区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陪同下,刘新泉于9月21日至27日赴济南捐献了造血干细胞。
谈到被评为“见义勇为先进个人”,刘新泉说:“接到捐献造血干细胞的通知后,我的心情很激动,能挽救别人的生命,还能挽救一个家庭,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刘新泉希望更多的人了解造血干细胞捐献常识,并加入捐献造血干细胞的行列,毕竟,多一个人加入,就多一份希望。“如果以后还有这样的机会,我还会毫不犹豫地去做。”
赵建锐今年31岁,现为聊城市公安局交通巡逻警察支队冠县大队城区中队辅警,是一名退役军人。他2018年自愿加入中华骨髓库,成为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
2023年4月,赵建锐接到冠县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来电,得知自己与一名血液病患者配型成功。当工作人员询问赵建锐是否愿意捐献时,他毫不犹豫地说:“如果我的鲜血可以挽救一个鲜活的生命,这就是我一生中做的最有意义的事。”
5月,经过严格的体检后,赵建锐正式收到中华骨髓库管理中心的《采集造血干细胞通知单》。“能够配型成功很不容易,概率大概是十万分之一。”他将这一消息分享给了家人和单位领导。
家人知道后并没有马上同意,担心捐献造血干细胞会对身体造成伤害。赵建锐多次与家人沟通交流,最终得到了家人的支持。6月9日,赵建锐赶到捐献地点济南千佛山医院,进行捐献前的准备。之后几天,他每天早晚注射动员剂,共计9针。
医生告诉赵建锐,在用药的过程中身体可能会出现一些反应,不过可以放心,现在的技术是成熟的。赵建锐说:“捐献的目的就是救人,我一定全力配合。”
捐献从6月14日上午9点开始,持续到下午2点结束,共采集造血干细胞悬浮液277毫升。采集过程非常顺利,赵建锐成为聊城市第41例、冠县第4例捐献者,也是今年聊城市首例捐献者。在颁奖仪式上,他说:“我觉得这就是一次普通的献血。用爱传递‘生命火种’,能给患者带来一份生的希望,我很高兴,也很荣幸。”
据了解,我市自2007年10月正式启动造血干细胞捐献工作以来,共计7600余名市民提供造血干细胞血样,加入中华骨髓库。截至目前,全市先后有41位志愿者顺利实现造血干细胞捐献,其中跨境捐献1例;33位捐献者获得国家卫生健康委、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卫生局等部门联合颁发的“全国无偿捐献造血干细胞奖奉献奖”。
截至目前,全市共认定见义勇为人员594人,其中受到国家级表彰2人、省级表彰41人、市级表彰304人。我市综合运用集中表彰、专项表彰、送奖上门和表奖到岗等多种形式,大力褒奖见义勇为行为和先进典型,将警务辅助人员、制止家庭暴力人员和捐献造血干细胞人员纳入见义勇为表扬范围,进行专项表彰,共表彰捐献造血干细胞见义勇为先进群体1个、先进个人2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