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为“纸” 雕刻壁画
——访新疆工艺美术大师马江红
文/图 本报记者 吕晓磊 马永伟
10月13日,在中华葫芦文化园的展厅内,有一处展区格外引人注目,展区内摆满了新疆工艺美术大师、乌鲁木齐市级葫芦雕刻项目非遗传承人马江红带来的作品。
马江红从事葫芦壁画雕刻艺术创作和研究多年,借鉴现代雕刻的各类形式,创作了许多与新疆各地石窟壁画相关的葫芦雕刻作品。她的葫芦雕刻作品在业内被赞为“流动的壁画”“立体的唐卡”,马江红也被业界誉为“中国葫芦壁画雕刻第一人”。
马江红和葫芦雕刻结缘于30多年前,当时,正在读大学的她去敦煌莫高窟旅游,被里面的壁画深深吸引。后来,她师从一位用传统工艺雕刻葫芦的老艺人,学了半个月后,就开始了葫芦雕刻创作。
30多年来,她走遍全国拜师学艺,赴扬州找老师傅学习雕玉技术,到故宫博物院学习修复古字画技术……她运用版画、玉雕和木雕等多种技法,融合具有浓郁新疆文化特色的艺术元素,创作了不少精美作品。
“有一件作品花了5年的时间才完成。”马江红说,无论哪一件作品,从雕工、技法还是文化内涵上,她都想超越前一件。
2014年,马江红创作的葫芦雕刻作品《龟兹王》获中国工艺百花奖金奖;2018年,她有6件作品入选国家博物馆举办的艺术双年展,其中《须弥诸山,三觉自足》被中国工艺美术馆收藏。
此次受邀参加第十五届中国江北水城·两河明珠(聊城)葫芦文化艺术节,马江红带来了她和学生创作的20件作品,《飞天》《力士金刚》等受到游客追捧。
马江红参观了刚刚落成的中华葫芦文化园,直言“太棒了”。马江红说,聊城的葫芦文化博大精深,她希望借此机会,让新疆的葫芦文化和全国各地的葫芦文化碰撞出更多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