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要怎么“燃”

□ 郝凯

先讲一个发生在上海地铁2号线的小故事。有位年近八旬的老人向一位年轻小伙问路,小伙立即起身回答,并给老人让座。没想到,老人连忙摁住小伙,“别!别!别!”这位老人表示自己爱好长跑,从60多岁开始跑,已经跑了10多年马拉松,身体棒得很。为了不让别人让座,他特地戴了顶礼帽遮住白发。

在电影《触不可及》中,坐在轮椅上的残疾人菲利普,希望别人把他当作一个正常人对待,而不是当作一个特殊的人对待。

在足球场上,余华和莫言让史铁生坐着轮椅守门。史铁生在笔记里写道:只有和余华他们在一起,我才感觉是个人。

人老了,最怕什么?笔者认为,老人最怕和残疾人一样,活在被同情、被施舍、被可怜的状态之中。

老有所为,老而弥坚,老人也要“燃”。

老人要怎么“燃”?2021年末,国务院印发《“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提出“践行积极老龄观”,鼓励老年人继续发挥作用,加强老年人就业服务,促进老年人社会参与,积极开发老龄人力资源。“践行积极老龄观”既是一种新理念,也是一种新行动。人们需要改变认知,老年人不仅不是负担和包袱,而且还是家庭、社会和国家发展进步的宝贵财富。我们要平等看待老人,尊重、关心他们,鼓励他们培养自己的爱好,支持他们运用自己的智慧和经验“燃”起来。

对老人来讲,也要转变观念。自由的人生从不设限,澎湃的生活有各种可能,就像上文中提到的拒绝年轻人让座的上海老人,他能做到的,很多老人一样能做到。老人年近八旬,跑了10多年马拉松,开始时已是60多岁,这样的起点,并不是不可企及。东昌府区侯营镇74岁的王忠祥老人,退休19年来,持续挖掘整理烈士事迹,为中小学生讲述红色故事,用一辆电动三轮车载着108块中国革命史展板,足迹遍布侯营镇64个村庄和社区,先后到全市120多所中小学校进行宣讲,并义务开办“青少年夏(冬)令营”,为4000多个孩子校准了人生航向。

老年人退休之后重新找到自己的燃点,点亮自己,也会变得更洒脱、更通透,反而更容易与年轻人友好相处、进行良性互动,这对于整个社会都有着莫大的意义。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没有消极颓废,没有唉声叹气,这是何等的胸怀,何等的气魄。老人要“燃”,老人当“燃”!

2023-10-23 2 2 聊城晚报 content_40312.html 1 老人要怎么“燃”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