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  缩小-   默认o

茌平土陶

一土一器见巧心 一墨一彩藏天地

雕刻

修坯

孙开开在展示作品

文/图 本报记者 赵琦

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中有这样一段描述:陶是人类第一次从无到有的实验。在双手的作用下,土壤、水、火交织在一起,发生物理和化学反应,实现质的转换。

黄河流域一带土质调查和文物调查资料显示,在新石器时代大汶口文化时期就出现了泥质陶器。茌平古代先民傍河而居,就地取土,制作了用于生产生活的陶器。10月24日,市级非遗项目茌平土陶制作技艺传承人孙开开讲起有关茌平土陶的故事,展示了陶器沉甸甸的历史及深厚的文化内涵。

传承的艺术

茌平土陶发源于茌平区杜郎口镇后红布赵村,历史上该村被称为“赵庄盆窑”,村里人也称其为“西窑”。从清代开始,茌平土陶在民间手艺人手中延续着“生命”。

孙廷珍是茌平土陶制作技艺的第一代传承人。早年间,因生活贫困,孙廷珍外出寻求生路。他听说本族孙盈居发了财,决意投靠。途中他已身无分文,只好为集市上卖盆罐的摊主帮忙。摊主见他勤快机灵,便收他做长期帮工。在烧制盆罐的窑上,孙廷珍看到窑场泡泥、塑陶,大开眼界,决心刻苦学习。为了生计,后来他在老家垒起一座小窑,开始烧制盆罐等,并到附近集市上售卖。后来,孙廷珍逐渐扩大规模,并在村西自家地里建起大窑。

孙怀亮是孙廷珍的儿子,也是茌平土陶制作技艺的第二代传承人。他与一个使用陶器的大户取得联系,随后收入大增,就又扩大了规模。第三代传承人孙立志定居在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生产陶盆。因陶盆质量好、制作精细,很受当地人喜爱。

第四代传承人孙德华曾在茌平区杜郎口机窑厂工作,窑厂生产了几年陶盆后开始转烧红砖。孙开开是孙德华的儿子,是茌平土陶制作技艺的第五代传承人,如今已从事土陶制作技艺20余年。

从对泥土的把弄开始,孙开开看到了泥土创造万物的可能。孙开开回忆,小时候,河水干后常沉淀一层红胶泥,他就和小伙伴们挖泥玩。后来进了工厂,孙开开主要学习模具制作、拉坯成型等技术,在学习中认识了师傅刘文宾,刘文宾在陶界被称为“刘大瓶”。

后来,孙开开认识了土陶技艺爱好者邹艳,两人因土陶结缘,后来结婚。在两人的共同努力下,聊城市茌平区旭拓文化艺术有限公司成立,主要生产销售红陶、黑陶、彩陶。今年9月份,茌平区第二批区级非遗工坊名单公布,该公司旗下的茌平土陶非遗工坊榜上有名。

掌心的温度

茌平土陶用泥土制作而成,通过一双双手传递着古老的语言。

选泥、滤泥、炼泥、揉泥、拉坯……茌平土陶制作仍然沿袭着部分古老制作方式。制作陶器要有准确的泥料配比,还需要过滤杂质,以保证泥质的细腻。

拉坯是陶艺制作过程中最复杂最不易上手的环节。在拉坯机快速旋转下,制作者用双手控制泥团,将泥团拉制成各种形状的器型。这种器型空膛薄壁,非常考验制作者的技术。之后就是修坯、磨光、雕刻、晾干、烧制等。

在雕刻中,邹艳一般会选用线条纹、饕餮纹、回纹等,雕刻手法也有阴刻、阳刻、浮雕、镂空等。邹艳说,制作时,他们还结合现代人的使用习惯,将文化与生活巧妙结合。邹艳创新性地制作了浮雕龙瓶、浮雕岁寒三友瓶、百花罐、铜钱罐等,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

从一块泥巴到一件土陶工艺品,每道工艺皆是心思。在茌平土陶展示区中,茶壶、果盘、陶鼓、泥碗,还有兼顾观赏性和实用性的花瓶、鱼缸、香炉、蜡烛台、笔筒等,让人目不暇接。在今年9月份举办的第四届中国国际文化旅游博览会上,邹艳带着巨制鲁班笔亮相博览会。

传承,是文化发展绕不开的话题。今年9月份,孙开开在杜郎口中学开设陶艺社团,教学生土陶制作技艺。此外,孙开开还受聘为山东特殊教育职业学院设计系讲师,培养专业人才。

孙开开和邹艳,通过制作出的一件件精美陶器,讲述着早期文明的现代意义。

2023-10-27 茌平土陶 2 2 聊城晚报 content_40574.html 1 一土一器见巧心 一墨一彩藏天地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