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WB04版:文化
放大+  缩小-   默认o

东昌古锦

由棉花到布的“72变”

用东昌古锦制作的工艺品莲蓬

梁平在拐线子

缠着棉线的络子

搓布基

织布机

制作好的东昌古锦

经线子

文/图 本报通讯员 张振祥

11月13日,循着“咔嗒咔嗒”的机杼声,笔者来到东昌府区沙镇镇张箱村东昌古锦传习所,梁平正坐在一架老式织布机前织古锦,千丝万缕的棉线在来回穿行的木梭间,变成了一张色彩艳丽、花样精致的格子布。

梁平织的是东昌古锦,又名花格布、老粗布。东昌古锦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明清时期曾被作为贡品进献皇宫,因而也被称为“贡品布”。

“棉花成布,要过七十二遍手。”梁平道出了制作东昌古锦的细致和辛苦。织造一件东昌古锦,要经过弹花、搓布基、纺线、络线、做综、闯杼、掏缯等72道工序。掏缯是织锦的重要工序,缯越多,形成的织口变化越多,织物的花样也就越丰富。

东昌古锦的制作技艺,分为两匹缯、四匹缯两种。两匹缯面料织造较简单,织布机上只有两片缯片,织布机下有两个踏板,踩下第一个踏板拉开经线,形成织口,右手传梭,左手接梭,再踩下第二个踏板,合上织口,搬动绳框打紧纬线,就完成了一个织布流程。四匹缯织布机下有四个踏板,在织造不同的图案时,每次踩下两个踏板,带动不同的经线形成织口,投梭后踩下另外两个踏板合上经线,用绳框打紧纬线,再次踩下踏板时,需要根据花样造型调整踏板组合。

织古锦时,需要准备不同数量的梭子,最少用一把,通常使用4至5把。梭子用得越多,古锦的颜色越丰富。东昌古锦的花样造型主要有方格、条纹、斗纹、双喜字等。布的颜色多是红绿搭配、黑白相间、黄蓝穿插,图案简洁明快,色调古朴典雅,风格粗犷豪放。

现代纺织工业的高速发展给东昌古锦带来了巨大冲击,东昌古锦这项非遗技艺濒临失传,但梁平一直坚守着。东昌古锦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迎来了新的生机。梁平抓住机遇,在传承东昌古锦制作技艺的同时不断推陈出新,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她织的东昌古锦线条细密、色彩丰富,她设计的古锦装裱字画、抱枕、服饰、香包等文创产品也深受消费者喜爱。

2014年,梁平在老家东昌府区沙镇镇张箱村建了东昌古锦传习所,传授东昌古锦制作技艺的同时,带领当地妇女纺织古锦、制作古锦工艺品,以增收致富。

(有些文字涉及方言,仅用其音)

2023-11-16 东昌古锦 2 2 聊城晚报 content_41526.html 1 由棉花到布的“72变”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