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WB01版:头版
放大+  缩小-   默认o

1元就餐这家食堂开到老人心坎上

老人们在赵堂新村幸福食堂前的广场上聊天。侯莎莎 摄

两位老人在吃饭。刘靖文 摄

本报记者 侯莎莎

阳谷县阎楼镇赵堂新村“一元一餐”的幸福食堂自从日前被央视报道后,频上热搜。

赵堂新村下辖范庄村、石堂村、赵堂村3个村庄。为解决村里70岁以上老人的就餐问题,赵堂新村建设了幸福食堂。自7月6日食堂开业至今,已有200余位老人录入个人就餐信息,每天有百余位老人前来就餐。

这家幸福食堂为啥有这么高的人气?11月28日,记者来到这里探访。

一个能拉家常的地方

一走进赵堂新村幸福食堂,记者就感受到浓浓的“烟火气”。食堂宽敞明亮,一排排青绿色座椅整齐摆放,显得格外温馨。老人们一边享用着美味可口的饭菜,一边聊着家常。食堂正前方有个广场,广场上张贴着“创建爱老敬老模范家庭”“承担爱老敬老家庭责任”等标语。食堂的外墙上绘有毛驴拉磨、农妇蒸包子等图画,栩栩如生。

68岁的食堂大厨赵传玉曾在阳谷一大型饭店做过十几年厨师,十里八乡的乡亲们都知道他。他用大锅做饭,每天的菜式不同,做出来的饭菜香味扑鼻,让人垂涎欲滴。“老人吃菜讲究熟炖,一个菜花炒肉我就得炖1个小时。”赵传玉说。侯景兰等几名餐厅工作人员负责准备食材、打扫卫生,还为行动不便的老人打饭、接热水,并在老人进行就餐登记时了解他们的健康状况。

除了为老人提供优质的饭菜,幸福食堂还为老人提供了一个交流平台。老人们一起用餐,分享彼此的生活。上午10时30分,冬日暖阳下,已有老人坐在广场上聊天。“幸福食堂好,厨师做的菜味道好,我经常过来吃。”76岁的老人张桂玲笑着说。74岁的老人赵爱景家住石堂村,距离幸福食堂约1公里,每天骑着三轮车来吃饭,她指着身旁一位老人说:“除了刮风下雨,我和这个老姐姐天天来,在这儿见见面、拉拉呱,比在家里闷着强。”上午11时,广场上停满了三轮车、自行车。

一个能吃好饭的地方

看到食堂运营良好,赵堂新村党总支书记赵含栋松了一口气。

一年前,了解到村里的留守老人年龄偏大,经常一顿饭吃多顿,不利于身体健康,村“两委”把建设幸福食堂、解决留守老人吃饭难问题定为重点工作。

改建场所、探讨运营模式、确定厨师、保证食品安全……村“两委”成员认真调研并集思广益。基于老人对营养均衡、经济实惠饭菜的期盼,他们决定把老人用餐费用降至最低。他们采取“县财政补贴+个人自付+村民捐助”的模式,提供套餐。每餐定价5元,财政补贴2元,就餐老人自付1元,其余2元为村民通过积分制捐助,村集体为食堂兜底,让老人实惠就餐。

价格降下来了,饭菜质量不能降。他们从源头上把好食材安全关,采购食材一律存有溯源凭证,每餐留样3天。阎楼镇食安办每天对新进食材进行抽样检测,市场监管部门不定期对食品生产全环节进行监督检查。

食堂内,冰箱、消毒柜、留样柜等设备一应俱全。这两天,赵含栋正协调安装水空调,让老人们在温暖的环境里就餐。

一个充满爱的地方

老人们能够幸福就餐的背后,是村“两委”和村民对养老问题的重视。

食堂收银台旁,有些老人的儿子、儿媳主动为他们充值,孙子、孙媳争相给他们转账。赵含栋说:“我们打算设置孝善资金榜,给老人交钱多的人,就能上榜!”

除了孝善资金榜,食堂还将设置爱心积分榜。幸福食堂得到全村人的支持,村民们有啥捐啥,有捐钱的,还有捐猪肉、大白菜、面粉、大米、甜面酱等食材的。

有了村民们的支持,赵含栋对食堂的发展充满信心:“村委会把5亩(1亩合666.7平方米)集体用地开辟成了食堂菜园,种植绿色蔬果,使老人吃得更健康。今后,村里还将定期给老人查体,根据他们的身体状况制作营养美味的饭菜,老人适合吃啥咱做啥。”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优化孤寡老人服务,推动实现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为推动新时代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在这个背景下,赵堂新村幸福食堂应运而生,以实际行动响应国家政策,为老年人提供了一个安全、健康、温馨的就餐环境,提高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2023-12-01 2 2 聊城晚报 content_42261.html 1 1元就餐这家食堂开到老人心坎上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