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小伙的春节记忆
“我在这里过年很开心”
本报记者 刘亚杰
“很幸运,这是我在中国度过的第五个春节,不过,这可能也是我在中国度过的最后一个春节了。”2月2日,大年初二,来自津巴布韦的万达(中文名)在和记者聊天时特意加了一个“大哭”的微信表情。因为万达的中文不是很好,在和朋友聊天时,他更习惯用微信翻译软件。“啤酒、饺子、春联、聚会,今年不让放鞭炮,所以我们就没有玩。”当记者问到他是如何度过今年的春节时,万达用并不十分流畅的中文这样回复。
2018年1月,万达来到中国,在聊城大学计算机科学和技术专业学习,因为他来自非洲,加上独特的踢球风格,很快就引起周围人的注意。为了给自己起一个响亮的中文名字,来中国之前,他还特意在网上搜索了很多词条,最后,他选择了“万达”这个名字。
“春节对于中国人来说是最重要的节日,每年,我在这里过年都很开心。”万达说,第一次在中国过春节的情景他至今记忆犹新。那年除夕夜,万达和留学生朋友们被邀请到聊城大学的南苑食堂聚餐,共同度过了一个美妙的夜晚。美食、美景、啤酒……当天晚上,万达和他的朋友还第一次燃放了鞭炮,从未见过鞭炮的万达玩得像个孩子。
除了学习,万达的业余生活几乎全是足球。刚刚来到聊城不久,他就因沉稳内敛的性格和优雅务实的踢球风格而得到本地的一家业余足球俱乐部的青睐。万达说,正是因为有了足球俱乐部的朋友,远离家乡的他才不会感到孤独。因为疫情原因,万达已经足足四年时间没有回过家,他说他习惯了用筷子、吃水饺,他也习惯了中国的生活,习惯了和中国朋友相处,但现在他也十分想念他的家乡,想念他的爸爸妈妈。
“爸爸妈妈并不为我担心,因为中国是一个强大的国家,或许在这里才更安全一些。”万达感慨中国在抗击疫情方面作出的种种努力;疫情期间,学校和社会对他们的关心关爱也让他十分感动。
谈到聊城,万达说,在中国他几乎没有去过其他城市,聊城的景色很美,人也很热情,四年的时间,这里已经成了他的第二故乡。
“说实话,我不想离开聊城,但是,我也想念我的家乡,想念我的亲人。回去之后我会和家人待一段时间,然后去南非工作。”万达告诉记者,一个月后他就会离开这座城市,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滋味。
“感恩中国,感谢聊城。”这个春节,万达要和聊城的朋友们一一道别,他说,等疫情过后,有机会一定会再回来,和朋友们一起吃饭、喝酒、踢球,重新回忆这美好的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