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专项行动,为短视频立规矩
□ 侯莎莎
12月12日,中央网信办印发通知,即日起开展为期一个月的“清朗·整治短视频信息内容导向不良问题”专项行动,集中整治短视频传播虚假信息、展示不当行为、传播错误观念三类突出问题。
梳理近期广受诟病的不良短视频,真假难辨问题尤为突出。短视频平台上,一些“社会事件”或“感人事迹”在大范围传播引发广泛讨论后,却被发现实为摆拍。近日,《法治日报》记者对包含暴力内容的展示不当短视频进行了调查,发现含有暴力内容的暴力惩罚、暴力殴打类短视频不在少数。这些短视频点击量动辄几十万、上百万,评论区中还有不少网友让博主“打得再用力些”。此类短视频,无疑向社会传递了一种暴力情绪。短视频传播错误观念,主要表现为是非不明。一些博主传播错误的事业观、婚恋观、金钱观、历史观、民族观等,挑战网友认知底线。而有的平台重流量、轻管理,放任导向不良信息传播,严重误导公众,损害人民群众合法权益。专项行动集中整治内容导向不良问题,可谓恰逢其时、直击要害。
笔者认为,整治短视频乱象需加大监管力度。政府应加强对短视频平台的监管,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明确短视频平台的责任和义务,对违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针对短视频平台算法价值导向存在偏差、优质短视频呈现不足等问题,要给平台定规矩,要求其优化流量分配机制,防止“重指标轻质量”,片面以点赞率、转发率等量化指标作为流量分配依据。
短视频制作者是短视频内容的创作者和传播者,应加强对制作者的宣传教育,提高其法律意识和道德水平,引导他们创作和传播健康向上的短视频内容。短视频平台应加强自我管理,建立严格的审核机制,对用户上传的短视频进行严格把关。整治短视频乱象还需加强社会监督,呼吁社会各界对违规行为进行举报和曝光,形成舆论压力,促使短视频平台加强自我管理。
总之,整治短视频乱象需要政府、平台、用户和社会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只有加强监管、优化流量分配机制、提高网民素质,才能营造健康向上的网络生态环境,推动更多优质短视频得以呈现,打造清朗的网络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