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聊城市傅斯年陈列馆
集得450本图书资料
本报讯(文/图 通讯员 王栋 记者 张承斌)“这次征集的图书资料类型丰富,非常珍贵。”12月19日,聊城市傅斯年陈列馆馆长陈子宾介绍。为充实聊城市傅斯年陈列馆藏书,展现新中国成立以来教科书的发展变化,今年3月至10月底,聊城市傅斯年陈列馆在民间征集了一批20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的课本、医疗卫生手册等图书资料,共450本。
各个时代的教科书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算术(数学),课本中的内容更偏向于实用化,运算大多与生活中的具体事例相结合;20世纪70年代的语文课本里,《狼牙山五壮士》《董存瑞舍身炸碉堡》等红色故事占据了不少篇幅;20世纪八九十年代,《桂林山水》《数星星的孩子》《少年闰土》《背影》《日月潭》《荷塘月色》等文章,使语文课本的内容更具文学性和艺术性。
20世纪,大众传播媒介较少,各种常见病的医疗手册对于普及卫生健康知识、提高人们预防疾病意识发挥了积极作用。
聊城市傅斯年陈列馆工作人员经过一个多月的整理,目前,征集的这些图书资料已全部入档。聊城市傅斯年陈列馆将举办教科书书展,呈现不同年代教科书的特色,为人民群众带来不同的文化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