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锦鲤文化 筑梦锦鲤之都
——乡村振兴主题微电影《锦梦三十鲤》观影仪式举行
文/图 本报记者
刘亚杰 马永伟
12月23日上午,由山东省农业发展信贷担保有限责任公司聊城管理中心、培风图南(聊城)影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联合出品的乡村振兴主题微电影《锦梦三十鲤》在市委党校举行观影仪式。
《锦梦三十鲤》是一部记述高唐县三十里铺镇发展锦鲤产业,打造“中国锦鲤第一县”“中国锦鲤之都”历程的微电影,讲述了“锦鲤人”打破外国对锦鲤市场的垄断,让中国锦鲤走向世界的故事。
一个故事 讲述两代人的梦想
主人公李锦的父亲李伟喜欢养殖锦鲤。李锦出生那天,李伟繁育出了很多小锦鲤,便给儿子取名李锦,希望他一生幸福平安。李伟扩大养殖规模,但资金周转和生产出现困难,遂找人借高利贷,与家人产生了矛盾。李锦违背父亲的意愿,研究生毕业后回乡创业,与父亲的矛盾加剧。李伟酒后不慎落入鱼池,不幸溺亡。李锦承担起父亲遗留的债务,全身心从事锦鲤养殖事业。他刻苦攻关,和大专院校开展合作,反复进行实验,逐步培育出“黑”“密”“厚”“重”“亮”“润”高唐锦鲤,打破了外国对锦鲤市场的垄断,并使中国锦鲤走向世界……
在艰辛的创业过程中,李锦逐渐理解了父亲,把对父亲的思念和爱转化为前进的动力。在高唐县三十里铺镇党委政府和金融部门的支持下,李锦着手建立全国第一个以锦鲤为主题的现代渔业示范园区和锦鲤文化观光休闲基地,让有“观赏鱼之王”“富贵鱼”和“好运鱼”之称的锦鲤“游”进普通百姓家,把锦鲤产业发展成为集科研、养殖、营销、电商平台于一体的产业链条,让高唐县“中国锦鲤第一县”和“中国锦鲤之都”的品牌享誉全国。
“《锦梦三十鲤》是一部以乡村振兴为主题的微电影,讲述了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两代人追逐锦鲤养殖梦想的故事。父亲对锦鲤事业倾注了一生的心血,所留下的遗憾最终在儿子这里得到弥补。这部电影不仅有深刻的思想内涵,还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山东省农业发展信贷担保有限责任公司聊城管理中心主任魏昌晖在观影仪式上表示,这部电影,让更多人了解了山东农担的政策优势,了解了聊城的特色产品、美丽乡村建设。
“微电影的时长有限,需要用最简洁的语言、最简短的画面表达人物的情感和思想。主人公李锦和父亲李伟之间的矛盾、李伟和妻子之间的矛盾以及家人之间的爱与包容,都体现在每个镜头的每个细节中。”导演金炤良介绍,从电影的名字中就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关于“锦鲤人”“高唐人”“聊城人”的梦想故事,这部电影凝聚了所有参与人员的智慧。
文产融合
描绘乡村振兴新画卷
记者了解到,市委宣传部把微电影《锦梦三十鲤》列入“水城文艺高峰计划”重点项目。山东省农业发展信贷担保有限责任公司聊城管理中心、培风图南(聊城)影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作为联合出品单位,力争把《锦梦三十鲤》打造成为“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影视精品。高唐县委宣传部,高唐县三十里铺镇党委、政府对《锦梦三十鲤》的拍摄给予大力支持。
近年来,高唐县三十里铺镇发挥集聚效能,全方位规划建设集科技、文化、教育、休闲、贸易等五大功能于一体的“中国锦鲤文旅小镇”,在市场资源、科学信息、人才、技术等领域进行全方位提升,培育了由上千人组成的电商直播团队,与上百家锦鲤销售商合作,让锦鲤“游”进千家万户。锦鲤文旅小镇项目规模达3000亩(1亩约合666.67平方米),年产值达3亿元,带动2000余人就业,人均年增收5万元以上。
“我们紧紧围绕‘发展特色产业、助推乡村振兴’的目标,不断加大投入,完善基础设施,优化资源配置,促进锦鲤产业与文化发展深度融合,实现文化产业的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高唐县三十里铺镇党委副书记、镇长赵腾看完该影片后深有感触,今年10月份,第五届全国锦鲤大赛在三十里铺镇锦鲤产业园成功举办,锦鲤已成为该镇提升文化影响力和知名度的一张亮丽名片。
“这部作品既是反映高唐农民筑梦前行、携手奋进的点睛之作,又是高唐发展特色锦鲤产业的时代表达;是唱好‘村村有好戏’的艺术回馈,也是高唐以农文旅融合助力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成果展示。”高唐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马芮表示,高唐将以此为契机,抓好文艺精品的创作和典型案例的推送工作,继续讲好多彩高唐故事,传播“书画之乡”好声音。
“两河”为媒
讲好新时代聊城故事
“微电影《锦梦三十鲤》很走心、很生动,也很感人。高唐县利用小成本的小剧本,以小切口的形式展现了锦鲤产业的巨大潜力、有志青年回乡创业的家国情怀、党委政府和金融部门助力乡村振兴的有力探索,是用艺术讴歌新时代农民、展现新时代风貌的具体实践。”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赵艺民在观看完影片后表示。
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命脉,文艺是时代的号角。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围绕打造文艺精品和讲好聊城故事,创作推出了一批极具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的精品力作,如电视剧《铁血将军》、电影《初心照黄河》、网络电影《绝地防线》、广播剧《雪山公仆》、戏剧《孔繁森》、歌曲《人民至上》等。电影《回西藏》获得第36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中小成本故事片奖,将于2024年1月11日在全国上映。在第十三届山东省“泰山文艺奖”评选活动中,我市有山东梆子《承诺》等7件作品上榜,获得历史最好成绩。
今年,为贯彻落实好省委宣传部提出的“一强两保”和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三提三敢”工作要求,市委宣传部制订了“水城文艺高峰计划”,筛选了30个重点文艺项目纳入首批项目库,乡村振兴主题微电影《锦梦三十鲤》名列其中。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广大文艺工作者义不容辞、重任在肩、大有作为。”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薛兆立表示,希望广大文艺工作者从人文沃土中挖掘整理更多聊城故事,经过文艺创作和加工,推出更多具有“两河”文化特色的文艺精品,讲好聊城故事,擦亮“两河明珠”城市名片,为推动我市文艺事业在全省争创一流、走在前列,推动聊城打造山东服务融入新发展格局的西部“战略支点”、山东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两河明珠”城市贡献文艺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