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临清市:画好幸福圈 守护夕阳红
本报讯(记者 夏旭光)“截至目前,临清市60岁以上老年人共计16.71万人,共有养老机构12家、镇街综合养老服务中心16处、社区日间照料中心20处、养老服务站点23个、农村幸福院47处,幸福食堂8处,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达到100%,镇街综合养老服务中心、服务站点实现全覆盖,聚力打造了‘康养来临’养老服务品牌。”12月22日,临清市民政局党组成员、一级主任科员李衍怀告诉记者,2023年以来,临清市以全省示范性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网络建设、县域养老服务体系创新示范县(市、区)创建工作为契机,扎实推进养老服务工作。
临清市加大资金投入,实施4处中心敬老院三年改造提升工程,建设养老床位880张,实现护理型床位占比61.5%,在确保特困人员兜底财政供养的基础上,积极向社会老年人开放。实现特困人员、经济困难失能老年人愿进全进,无偿供养;社会老年人低成本供养。镇街普遍建立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居家养老服务站,招募第三方服务队伍,为居家老年人提供上门服务。社区(村居)积极推动城市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农村幸福院建设,大力支持专业养老服务组织以规模化、连锁化、品牌化托管运营养老服务场所,开展上门服务,建立“30分钟基本养老服务生活圈”。在家庭层面,积极推动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建设家庭护理型床位、提供居家上门服务。2022年以来,按照户均补助限额2000元的标准,对符合改造条件且有改造意愿的365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实施适老化改造。通过医疗机构、养老机构上门服务的形式,对接失能、半失能、失智老年人家庭,建立家庭护理床位,提供签约式各类护理服务。通过“适老化改造”“情暖夕阳”“分散特困人员照料服务”等政府购买服务项目,建设家庭护理型床位2031张。
大力扶持“两院一体”建设,加强医疗服务建设,推动医养深度融合。在“两院一体”建设方面,继支持临清市医养中心建成运营后,近年来,又扶持建设了刘垓子爱康养老院、金郝庄中心卫生院医养综合服务楼、松林中心卫生院医养综合服务楼。同时,积极推进医养签约服务,在养老机构镶嵌医疗服务站室,实现医养资源有效共享,促进了医养深度融合,解决了老年人医养合一的刚性需求。
按照党建引领、政府支持、村级主办、多元筹资、志愿者参与的思路,推行互助养老模式,搭建党群“连心桥”,开办便民、为民、惠民的幸福食堂。积极探索“信用+养老服务”应用场景,从政府端、服务端、老年人端三个维度入手,全面推行养老行业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实现对辖区内养老服务业的全范围、全链条信用管理,有效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养老服务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