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WB02版:记录·广告
标题导航
放大+  缩小-   默认o

忆摄影往事

1985年,聊城地区青年摄影学会会员合影,前二排右五是孔繁森

□ 阴元昆

在我的影集里,保存着许多老照片。每当看到这些照片,我就会想起四十年前的摄影往事。

那是在1983年年底,我从聊城手表厂工具车间调入厂工会,从事材料写作工作。与此同时,工会领导把一架照相机交给我,让我把摄影工作也承担起来。这是一架理光5照相机,在当时是十分先进的,能够使用135胶卷。那光滑的外壳、沉甸甸的机身,特别是快门“咔嚓”清脆的响声,令人感到非常惬意。

由于我的主要工作是写材料,所以摄影只能算是兼职。我很快就粗略地掌握了照相机的光圈、快门使用和暗房操作技术,拍摄了职工开展劳动竞赛、文体活动的一些照片,冲洗放大后,挂到厂里的宣传橱窗里。有时厂里召开重要会议、上级领导前来视察,也由我负责拍摄工作。我拍摄的山东省委原书记苏毅然到厂里视察工作的照片,刊登在《聊城企业政工研究》杂志上。

厂里除生产手表外,还生产军工船舶用仪表。当我走进军工仪表校对室时,看到整齐排列的仪表、青春焕发的女工,便把这个场面拍摄下来,并向《山东工人报》投稿,照片很快就发表了。这极大地鼓舞了我的拍摄热情。我在随厂领导走访职工家庭时了解到,女工徐玉秋的丈夫跟随部队赴云南前线参战后,她主动到乡下照顾生病的婆婆。我被她的事迹所感动,拍摄了一张“边防战士的好妻子”的照片,在《山东工人报》上发表了。

有一天,厂工会领导对我说:“地区邮电局员工和张海迪一起联欢,邮电局工会邀请咱们参加,你就代表厂工会去吧。”我知道,张海迪身残志坚,被誉为当代保尔·柯察金,是青年楷模。于是,我愉快地接受了任务。临行时,没有忘记带上照相机。联欢会是在地区邮电局二楼大厅举行的,大厅里充满了欢声笑语。张海迪演唱了《小草》《妈妈的吻》两首歌曲。她那甜美的歌声,在大厅里久久回荡。我不停地按下照相机快门,把这一个个激动人心的时刻都记录了下来。

还有一次,厂工会领导对我说:“地区领导人要会见著名乒乓球运动员刘伟,地区工会让我们派人去照相。你去办这件事儿吧。”我带着照相机,来到地区第一招待所一楼东侧会议室。刘伟是莘县人,当时才十六七岁,已经连续三年获得全国少年乒乓球赛单打冠军。地区领导人兴致勃勃地欣赏了她在比赛中获得的奖牌,并高度赞扬她的拼搏精神。我在现场记录下这一个个珍贵的瞬间。后来,刘伟又获得了七次世界冠军,为国争了光。

1985年7月29日,聊城地区青年摄影学会在地区第二招待所成立,孔繁森出席成立大会并被选为学会主要领导,这是全区成立最早的群众摄影团体。在成立大会上,我作为会员代表发了言。会后,全体会员在一起合影留念,至今我还珍藏着这张照片。

在完成领导交办摄影任务的同时,我还尝试着进行摄影创作。我拍摄了厂托儿所小陈老师拉着手风琴和孩子们在一起的照片,在暗房里采用旋转曝光技术,完成了艺术照片《园丁》。1985年底,在全区首届职工摄影艺术展览上,这张照片被评为三等奖。

在从事摄影工作的过程中,我也遇到过一些问题。在冲洗放大后的照片上,经常会出现一道划痕,影响了照片的美观。我检查了暗房放大机、胶卷盒封口、照相机暗箱,都没有发现问题。这个问题困扰了我很长时间,直到后来,我用手轻轻抚摸照相机后盖暗箱内壁,隐约感觉到有根毛刺,才发现是露出的微型螺丝造成的,这个“鬼”终于被我捉到了。于是,我用细砂纸轻轻打磨毛刺,后经测试,照片上的那道划痕终于不见了。

1986年,我考上山东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到济南上学。临走前,我恋恋不舍地把那架理光5照相机还给厂工会领导。从此,就再也没有摸过那架照相机。

时至今日,人们使用的手机都有照相功能,再也用不到装胶卷的照相机了。然而,当年我使用过的照相机,那光滑的外壳、沉甸甸的机身,还有按快门时清脆的“咔嚓”声,仍令人难以忘怀。

(图片由作者提供)

2023-12-26 2 2 聊城晚报 content_43515.html 1 忆摄影往事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