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昌木雕制作技艺传承人王孝荣——
一刀一刻镂光阴
文/图 本报记者 王鲁斌
12月25日上午9时,冬日的阳光慵懒而温馨,在古城西大街的一家木雕店铺内,王孝荣沉浸在创作的海洋里。凭借着娴熟的刀法,他雕刻出的作品层次分明、逼真传神,展现出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王孝荣是东昌木雕制作技艺第九代传承人。他2001年接触木雕制作,2005年起潜心研究木雕工艺品的新产品开发。他制作的桃木剑、如意和各种动物摆件深受业内人士和群众的喜爱。
一块普通木料,经过王孝荣的精雕细琢,就变成了一件精美的艺术品。他为每块木头量体裁衣,用一双妙手赋予了木头新的生命和内涵,其中凝聚的是从一而终的匠心。
木雕制作技艺自明初传入东昌府,道口铺街道、堂邑镇、沙镇等地,有不少匠人传承了这门技艺。清末至民国时期,东昌木雕制作技艺衰落。新中国成立后,民间工艺再放光彩,东昌木雕制作技艺也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如今,东昌木雕制作技艺主要集中在东昌府区道口铺街道和沙镇王楼村、田庄村等地。
东昌木雕制作技艺既精细又复杂,在制作过程中,需要锯、刨、磨、钻、凿、抠、上漆、打蜡等几十道工序。制作原理主要是“以缺补缺”,锯子锯下去,两个面应相互贴合,既是卯又是榫,彼此关联。
不同于其他制作技艺,在制作木雕的过程中,一刀下去往往无法更改,这就需要手艺人有细致入微的刀法。为做好木雕,王孝荣买了大量相关书籍,钻研木雕制作技艺。木雕有圆雕、浮雕、镂雕几种技法,王孝荣不仅继承了传统的雕刻技艺,还根据现代审美进行了创新。
多年来,王孝荣潜心传承。凭着对木雕制作的热爱,他多次到浙江、福建等地拜师学习。如今,他经营的东昌木雕店铺,游客可以随意入内参观,他希望用这种方式让更多人了解并喜爱木雕这门传统技艺。
匠人匠心雕刻,彰显的是指尖工艺,东昌木雕制作技艺传承百余年,是聊城传统木工手艺中的瑰宝。王孝荣以“木”为媒,创造了属于聊城本土的木雕文化,推动了东昌木雕制作技艺的传承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