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WB02版:记录
标题导航
放大+  缩小-   默认o

卡尔逊与聊城

范筑先(左)和卡尔逊

《中国的双星》中英文版

□ 张静

埃文斯·福代斯·卡尔逊(Evans Fordyce Carlson),生于美国纽约州,毕业于美国西点军校,曾赴法作战,上尉军衔,历任美国海军陆战队军官、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的卫队长、美国驻华武官,一度是美国派往中国的军事观察员。曾在抗日战争时期深入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考察。太平洋战争期间,运用八路军游击战术率部袭击马金岛和瓜岛。著有《中国的双星》,反映国共两党合作抗战,预言中国共产党必将在中国取得胜利。

卡尔逊是美国记者斯诺、海伦夫妇的好友,听斯诺说过红军长征的故事,心向往之,决意亲自到中国看一看。两度奉命到中国访问、了解中国前线情况。1937年12月至1938年2月,他任美国驻华使馆海军部观察员期间,到前线考察,穿过重重封锁终于抵达五台山访问了八路军部队。1938年5月,他又以美国驻华使馆参赞的官方身份到延安访问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卡尔逊的到访,成为中共外交工作的开端,在外交领域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卡尔逊在“抗战文艺工作团”刘白羽、欧阳山尊、汪洋、林山、金肇野等人陪同下前往晋绥、晋察冀、太岳、冀中、冀南、鲁西北、豫西北等地考察,欧阳山尊兼任卡尔逊的翻译。八路军各级负责人按中共中央指示,尽力协助其考察,并提供一切方便。

1938年7月19日,卡尔逊离开南宫前往鲁西北,于20日到达临清。八路军第一二九师三八五旅七六九团团长孔庆德带领小分队在城外热情迎接。《中国的双星》中“孔夫子故乡的战斗(六)”中描述当时情形:“七月末,我们离开南宫向山东境内第一个大城市临清前进……我们看见一群人骑马从一英里远的那边朝我们奔来。接近时,一个人策马跑在众人前面,挥动着帽子冲了过来,使劲喊着‘欢迎,欢迎’。猛然间我认出了他,他是孔清德(孔庆德)……他跳下马来,我们热烈地拥抱……”卡尔逊描述进临清城的情形:“在进城的路口,一大群人拥在那里,被拦在一条横越街道的绳子后面……我们向城里走去,在其他城市也有欢迎团,可不能与这次相比……在省界上没有正式的接待仪式。省长的秘书雷博士(雷法章)和地区军事将领韩将军(韩多峰)首先上来欢迎我们,然后是级别低一些的官员,他们后面是好几百男、女和儿童,在两侧排列着部队的街道中间热情地拥了上来。他们拿着旗子,代表着学生、商人、工人、农民和其他社会团体。有些人唱着歌,另一些人喊着口号……”

卡尔逊在雷法章、韩多峰的陪同下,由警卫人员分出一条通往人力车的路,花了一个小时才到美国博德教会医院。然后在雷法章陪同下拜访了国民党山东省政府主席沈鸿烈。1938年7月21日上午举行了群众大会,卡尔逊描述:“在旗帜装饰起来的主席台前,分片坐了总有一万人。主席台上同省长并坐的有共产党、国民党和社会团体的代表。”每个代表致欢迎辞后,省长发表“平缓而着重事实的讲话”,“该轮到我了,我像平常一样,说明了美国的政策。”韩多峰在结束前发言,“边讲边打着手势,他转而用又高又尖的嗓门,模仿着投降了日本的汉奸……听众大笑起来……号召人们支持自己的队伍。大会对这激动人心的呼吁报以雷鸣般的掌声。”7月23日中午,卡尔逊与汪洋等人来到八路军七六九团团部。八路军举行欢迎宴会,沈鸿烈、雷法章等人应邀出席。

卡尔逊曾与孔庆德、沈鸿烈交谈,发现两党在动员群众抗战这一重大方针政策上有着根本性的分歧。在《中国的双星》一书中有所描述:“我时常与省长和八路军的孔团长交谈。我可以看出,在省长代表的国民党与八路军之间,由于对发展省内抗日力量使用的方法根本不同,产生了一些摩擦。省长坚决反对将人民组织起来,特别是政治方面的。”他叙述八路军的主张:“只有通过改善人民的福利,向他们讲解代议制政府的基本原则,教育他们有自我牺牲精神,才能求得他们的合作,把人民抵抗力量发挥到最高水平。” 卡尔逊离开临清前,托韩多峰带了3封信到武汉:一封致蒋介石,一封致李宗仁,一封致冯玉祥。揭发沈鸿烈不能团结抗日,专门制造摩擦。

7月25日中午,卡尔逊来到鲁西北抗日根据地重镇聊城。卡尔逊在书中讲:“四天后,我们全休息够了,便出发南行,去位于大运河边的聊城。在那儿我遇到了整个旅程中最有趣的人。他是范筑先将军,这个行政区的长官。”部队干部群众列队热烈欢迎,沿途贴满英文欢迎标语。中共山东省委代表张霖之,山东省第六区行政督察专员、保安司令兼聊城县县长范筑先及中共鲁西特委负责人等军政干部、战士、学员、群众数千人到聊城北关大堤外欢迎。卡尔逊在范筑先陪同下到进德会招待所入住并会谈。范筑先向他介绍了袁仲贤、张郁光、姚第鸿、齐燕铭等重要的共产党军政干部。卡尔逊在书中说:“由于他较早地认识到组织民众的意义,才有现在的十万游击队在他麾下。”在聊城期间,中共鲁西北特委在聊城万寿观广场上还组织了5000余人参加的欢迎大会。此后,他参加了茶话会,参观了第六区政治干部学校、军事教育团等,参加文艺晚会时收到赠送的《抗战日报》合订本。

卡尔逊离开聊城到阳谷,范筑先用缴获的日本军用汽车陪同护送。在路上,卡尔逊听欧阳山尊讲了武松打虎的故事,好奇地问:“景阳冈在什么位置?那里还有没有老虎?狮子楼还能否找到?”阳谷县各界也召开欢迎会。随后,卡尔逊经朝城、观城、古云到濮县,又赴郑州,之后与文工团成员依依惜别。他此行中保留了部分八路军抗战的资料。

自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返回汉口后,卡尔逊举行了记者招待会,告诉外国记者,依靠中国共产党人的力量,新的、更加美好的社会可以建设成功。《斯诺文集》第一卷说:“共产党人并没有减弱卡尔逊对于美国原则的信仰,但是,共产党军队的训练方法、自我牺牲精神,以及指挥官高尚的道德品质和精明能干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卡尔逊积极宣传中国共产党以及敌后地区的真实情况,在给罗斯福的报告中称赞中国共产党没有腐败,军队官兵平等,精神饱满、斗志高,建议应该援助中国共产党抗日武装。卡尔逊说:“八路军从来不虐待人民群众,其官兵自觉遵守纪律。每个人都学会了控制自己的感情,对妇女不存在虐待行为。的确,这支部队的官兵是我见过的最能克制自己的部队。”(《中国之友卡尔逊》列举的信件之一的一部分)

卡尔逊反对与日本贸易,反对美国向日本军售。他到处演讲,撰文介绍中国,将中国之行见闻编纂成书出版发行。卡尔逊推动了中美友好,影响了美国的对华政策。

(图片由作者提供。作者单位:聊城市档案馆)

2024-01-05 2 2 聊城晚报 content_43989.html 1 卡尔逊与聊城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