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记录·广告
放大+  缩小-   默认o

母亲晚年迷上写文章

作者母亲在写文章(资料图)

刊登有作者和母亲作品《往事》的《时代文学》杂志及作者母亲的手稿

□ 庞洪锋

母亲晚年,做了桩有意思的事:一个高小文化、从没写过稿子的老人,破天荒写起了稿子,而且一鸣惊“我”,出手不凡。

母亲写第一篇文字时,已近80岁高龄。跟算盘打了一辈子交道的母亲,此前,哪写过稿子呀。

过了好长一段时间,我才瞧母亲的文字,因为一直觉得看那耽误工夫。可当我一展读,边看边汗颜,有惊喜,更多的是惭愧。因为我一直认为,母亲写不出达到发表水平的文字。

后来,我把母亲那篇文字,投给了《聊城晚报》。我只是稍稍梳理了一下,结构、文字、细节均没做大的改动,意在保持母亲文字的原汁原味。

山河岁月,似水流年。母亲写的是她小时候的所见所闻所感,揭露日本侵略者在临清侯寨子村烧杀抢掠的残暴,讲述了共产党人领导村里百姓利用高墙、地道、火枪、土炮顽强抗争的往事。

2014年6月17日,母亲的这篇题为《那年闹鬼子》的文稿在《聊城晚报》见报。

母亲出生在鲁西北一个贫穷的小村庄,小时候被父母送到她的姥娘家侯寨子村。她的姥娘家是革命烈属家庭,母亲的舅舅们当年都是出生入死闹革命的男子汉。在这样的氛围中耳濡目染,红色基因在幼年的母亲心中生根发芽。晚年的母亲——一位有责任心的共产党员,能写出铿锵旋律的文字,就是很自然的事了。

母亲后来又陆续写起来,累计有八九篇。她很用心,每篇都注明写稿的具体时间,并标有此篇共2页或共5页等字样。

2013年12月6日,母亲写了《四舅负伤》一文:母亲的四舅名叫梁冠利,地下党内部都叫他李子华。在一次去贾寨开展地下活动返回途中,同当地土匪头子许冠吾手下的两个匪兵相遇,他打死两个匪兵,自己也身负重伤。2014年2月20日母亲写了《父亲的生意》一文:父亲于兵荒马乱年代,在村上开了一个酒坊,还开了一个制粉皮的粉房。不过这些生意名义上是母亲的父亲做的,其实真正的主人是侯寨子村的地下党,挣的钱都给地下党买枪炮弹药用,因此引起不了解实情的二奶奶的误会。可这些事又不能告诉外人,于是就产生了不少矛盾。2014年3月29日写的《地下党员老梁》,说的是她的父亲利用做生意的暗道,掩护地下党员老梁脱离危险,顺利转移的事。2014年5月16日写了《一九四八年三月初八》,讲述了她的大舅梁冠廷(地下党内的名字叫张姆村),于1948年到外地执行任务时,壮烈牺牲的事。

母亲说,她写一次,哭一次。我也看到了稿纸上的滴痕,曾以为那是母亲不小心溅上的水渍。听母亲说清原委,我既心疼又感动,并曾因此写过一篇文章《母亲稿纸上的“水渍”》。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看到《母亲稿纸上的“水渍”》一稿通篇出现在内蒙古自治区高中语文试卷上。那道题满分15分,系该自治区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试卷,属文学类文本阅读题。此题选自2017年11月21日的《文摘报》,《文摘报》是从同年11月5日的《新民晚报》上转载的。此时此刻,无声胜有声,我心中悲喜交集。

母亲含悲疾书,不是为投稿,也不是为得奖,只为让我们后辈知道过去那些事。

母亲的手稿,我仔细保存,按顺序排列,放入一个专门的文件袋中。袋子外面记事栏内,写着手稿的顺序编号。当自己心情浮躁时,重温母亲的手稿,犹见母亲的音容笑貌,常能让我内心安宁。

2014年5月的一天,我看到省委宣传部、省作协联合举办“中国梦”主题征文启事,分小说、散文、诗歌、纪实文学类。我跃跃欲试,写出一篇,不甚满意。又思考半天,还没有着落。见我的窘样,老伴轻声道,母亲写的可用不?一句话点醒我,我赶忙捧出母亲的那些文字。

我从头至尾再读母亲的文字,从中选出五篇,梳理数遍,分别加上小标题,又添序言、附尾声,拟题《往事》,以散文类征文发给组委会。

作品发出后,虽自觉上不了榜单,但还是翘首以盼,梦想着回音。

2014年9月30日,我在山东作家网看到征文获奖作品通报时,有一种千呼万唤始出来的兴奋劲儿。我忐忑又热切地慢慢“赏析”起来。略过小说类,直达散文奖项,刷了一遍,没有,再瞧,照旧。虽早有名落孙山的思想准备,可真到时候,还是感觉失落极了。

当时,我坐在电脑前,呆愣半晌,继而才有一搭无一搭地瞅着通报:此次征文共收到作品1050篇(首)……我一一去看小说类、诗歌类、报告文学类获奖名单……突然,我眼前一亮,激动得心怦怦直跳,揉揉眼,再细瞄,分明是报告文学三等奖(7名):张秀兰、庞洪锋。张秀兰是我母亲的名字,这给了我猝不及防的喜悦。没想到,组委会把《往事》归在报告文学(纪实文学)一类。当时,那种兴奋劲儿真是无以言表。

随即,有个声音在耳畔清晰回旋:书生,得意,别忘形。我深知,此为母亲之功,我是沾了母亲的光。没有母亲的文字,只我自己,得不到等级奖。

事实为证——后来,我又参加过两次省委宣传部、省作协举办的征文活动,都是获得的优秀奖。

母亲还写了四五篇其他生活类文章,最后那篇的落款时间是2016年2月15日。2个月零18天之后的那个凌晨,母亲心脏病发作,永远离开了我们。

2016年4月23日,我们家获得第二届全国“书香之家”荣誉称号,母亲功不可没。

晚年的母亲,拿起笔来写稿,提携儿子,更激励着儿子。

思念母亲时,捧出母亲手稿,轻轻摩挲,母亲犹在身边。

手稿上的字,汇聚一束目光,注视着我,让我心中温暖亮堂。

(图片由作者提供)

2024-01-10 2 2 聊城晚报 content_44196.html 1 母亲晚年迷上写文章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