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香伴书香
◎ 刘旭东
说起喝酒,我自觉惭愧,虽身为山东大汉,酒量却小得可怜,白酒顶多三两就脸红脖子粗,啤酒只喝一瓶便耳热心跳。所以,每逢与人小酌,当喝干一杯别人再给我斟酒时,我便惶惶然起身,勉强端起酒杯,不好意思地说:“谢谢,少来点儿,20毫升吧。”于是,便有朋友打趣:“你把这当成农药了?”
我虽然不善饮酒,视酒场如战场,却有个奇怪的习惯,那就是在家中读书至兴浓时,往往喜欢端杯酒,边读边品。双休日、大雪天、春光明媚的日子,摊开一本自己喜爱的书,下面垫上一本厚厚的词典(后来买了一面变角度看书板),使书与桌面形成合适的夹角,就开始了阅读。读到妙处,兴致盎然,端起酒杯轻轻呷上一口,顿觉书中文章更有“滋味”了,酒也似乎好喝了许多。至于酒肴,颇为简单,抓一把自产的花生,剥去壳,将花生粒塞入口中。就着花生喝酒,就着酒读书,久而久之,形成习惯。后来从书中得知,白酒就生花生,还有保健功效呢。有时,读书入迷,不知不觉间竟忘乎所以,端杯的频率也高起来,最后竟喝到脸红,浑身的血液也沸腾起来。
有几次,我读到得意处,眼不离书本,左手下意识地去端酒杯,却不小心将酒杯碰倒,酒洒在桌子上,书也被弄湿了一片。我不免苦笑,手忙脚乱地收拾一番。不过,酒的醇美混合着书的墨香,给小书屋增添了一种特别的味道。
我平生愚顽且懒惰,没有读过多少书。虽然还不至于胸无点墨,却实在是才疏学浅,我为此甚感惭愧。我曾想提高自己的酒量和阅读量,无奈受制于多种因素,总难以遂愿,但这种酒香伴书香的日子,我还真是受用。
去年春节,一位朋友从加拿大回国探亲,给我捎来几盒西洋参,说是让我泡酒喝。朋友的一片心意,不能辜负。我将一个印有“纯蜂蜜”字样的方形空玻璃瓶刷洗干净,放入西洋参,倒满酒,盖上盖子,拧紧,晃一晃,丝毫不漏。泡了三五日,我就将玻璃瓶放在书桌上,以便可以随时饮用“人参酒”。每喝完一次,我就及时盖上盖子,这样酒就不会被碰洒了。
我乃一介草民,对酒的质量从不在乎,也从不敢奢谈档次。酒差点没事,书好就行。酒差了,大不了不喝,或少喝;书差了,进入脑子却如何了得?同样都作用于神经系统,益处或危害不可小觑。
那年夏天,我在电脑上阅读苏东坡有关农家乐的几首诗词,读到精彩处,猛然站起,端起这个盛酒的玻璃瓶拧开,猛喝了一大口。不巧的是,玻璃瓶里装的是北京红星二锅头,五十六度的,呛得我好一阵咳嗽。当然,这种情况不多见。我自知酒量小,从不让自己喝醉。倘遇好书,读到兴浓时,不待酒醉,心已经醉了。